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政府、媒体和民众真的很有创意。
妓女不叫妓女,叫。
原本是文明社会对女士的尊称,在当今中国却变了味道。
很多场合,如果谁敢斗胆叫某位女士,招来的肯定是非议甚至漫骂。
失业不叫失业,叫下岗。
原本是经济活动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被夸大成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与之相生相伴的,是下岗工人、再就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名词。
很有创意的叫法还有很多。
覆盖面最广、涉及人群最多的,应该是农民工这个称谓。
啥叫农民工?
恐怕没有几个人真正琢磨过。
农民工,顾名思义,在城里打工的农民。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这个称谓已经远离了它的本意。
现今的农民工,不光是在城里打工的农民,还包括在城里创业、扎根和培育下一代的农民。
这些人,与其叫农民工,还不如叫生活在城里农民更为贴切。
城里人,生活在城里的农民,应该是很多中国城市最重要的两大群体。
农民工这个称谓,和当年的打工仔、打工妹等叫法一样,透视着很大的城乡差别,彰显着明显的城乡歧视。
当今中国,城乡差别依然巨大。
别提华西村,别提大寨村,别提南街村,另提那些已经富得流油的所谓村子。
它们已经完全工业化、现代化,它们已经脱离了农村的圈子。
这里所谓村子里的农民,已然不是农民,它们甚至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它们可以是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仰望的星辰,它们却无法复制。
巨大的城乡差别,依然横亘在城里人和农民面前。
是的,这些年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
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被取消,种地给补贴,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
农民的日子似乎已经很好过了。
其实不然。
和城里人相比,中国的9亿农民依然还有很长很长的发展之路要走。
城里人失业了,有低保。
农民失地了,无保障。
城里人生病了,有医保。
农民生病了,干挻着。
农村也在搞医保,但普及率还不高。
农民即便有了医保,但同样享受不到像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
在农村,医疗体系还很脆弱。
在一些偏远的山村,根本不存在什么医疗体系。
乡卫生院黄了,赤脚医生外出打工了。
加之交通不便,农民得了急性病,要么硬扛,要么等死。
因为这些,很多得了急病的父老乡亲撒手人寰。
如果生活在城里,这些人生悲剧或许就不会上演。
城乡差别,还不止这些。
举些有点极端的例子吧。
在城里,即便什么也干不了,拾荒捡废品也能活下来。
在农村,拾荒捡废品肯定活不了,因为没有那么多废品可捡。
在城里,扫马路、当环卫工人可以有尊严的活着。
在农村,扫马路不会有任何人给你任何报酬,农村目前还不需要环卫工人。
在城里,孩子除了上学,还可以学这这那,各种特长班应有尽有。
在农村,孩子除了上学,就是玩泥巴捉迷藏,有钱也学不到业余爱好,因为没人会教。
差别无不止这些。
这些一时半会消除不了的城乡差别,鼓动着成千上亿的兄弟姐妹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在陌生的城市里艰难地打拼和活着。
有时候,城里人真的很无耻。
一边享受着农民工提供的各种服务,一边骂着农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占了他们的公交车座位、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城市市容。
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兄弟,那些面容焦黄的兄弟姐妹,真就影响了市容?
前年春节,冯巩、王宝强、闫学晶表演的那个小品很感人。
但这毕竟是小品,融入了太多拔高的情节。
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在城里受到的待遇,真的不怎么公平。
是的,这些年,为解决农民工的诸多问题,政府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不少政策。
比如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过多的问题,政府出台规定,农民工子弟可以入城就读,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
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已。
农村孩子是可以进城读书了,但他们读的,多是连老师都请不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有的地方做得好一些,专门指定一些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弟就读。
但这些被指定的学校,一定是当地教学质量最差的学校。
环境不那么优良,老师不那么优秀。
需要的手续很多,远比城里孩子入学麻烦。
即便如此,我们那些来自农村的姐妹依然很满足很满足。
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不过是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自己身边成长。
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不过是比城里人少了很多很多的尊重和关心。
这些并不过分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
其实,很多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里的生活。
农村,老家,断然回不去了。
是的,很多人,很多时候,一旦离开故乡,就很难再回去。
消除城乡差别,政府一直在努力。
国家正在重庆等地搞城乡统筹试点,辽宁正在酝酿将农业和非农户口统一注册为居民户口,很多城市正在考虑以农民工正式的城里人身份。
这些步伐,原本可以更快一些。
或许,农民工只是一个暂时的称谓。
或许,是考虑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的时候了。
他们已经不是农民,他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
他们是生活在城里的外乡人,他们正在努力地融入他们所在的城市。
他们不是农民工,他们是中国公民。
他们不是农民工,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n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请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