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madewen
近日,iPad2在国内上市,多地再现连夜排队抢购潮,更有许多没有“幸运”购买到的消费者叫屈连天,而有的地方甚至为此发生爆力事件,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京华时报》“苹果店外籍员工棒打排队者 店方称将清理黄牛”)
北京三里屯苹果店门前5月7日下午一度发生混乱,部分排队顾客与店员发生肢体冲突,有4人受伤并被送往医院救治。随后该苹果店临时关闭,朝阳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现场目击者称,下午排队过程中有人插队引发现场局面混乱,保安在维持秩序时与人群发生肢体摩擦,随后苹果店中走出一名外国男子殴打其中几名顾客后返回店中。现场排队人群要求进入店内寻找打人者遭到保安阻拦,在双方冲突中,苹果店钢化玻璃门被挤倒并摔碎——–
印象中,为了尽早拥有最新的一部这种“苹果”机,在其第一代问世的时候,连夜排队购买的热闹场景也早有耳闻。无可否认,“苹果”是个好东西,该公司的营销手段高明也令人钦佩,据称,在全球各地,都有排队现象出现,它被宣传为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时尚。但国内如此忘我地持币“哄抢”,此情此景,似乎只有在近年来新楼开盘时那种抢食“最后的晚餐”式的“末日情结”与其类比。
所以,在国内排队抢购“苹果”不算新鲜事了,毕竟买这种东西的人大多都是“白领”、“小资”等有素质的人,令人叹息的是这些有素质的人为了买到一样所谓时尚商品,一是竟然为此大打出手;二是许多没有买到的人叫苦连天,委屈十足,一个个象是被抛弃的中年怨妇,十分可怜,令人感觉实在有点“伤不起”。在流行“阴谋论”思维的今天,我们也以小人之心揣测,真不知人家用了什么营销手段,能让人不要命地来抢购其实是他自己极廉价加工生产的产品——据称,在中国加工的每部“苹果”机中,我们只能挣到几块钱。
不断以高新技术诱使人们追踪新的商品,是现代社会的特点。按照IT业的“摩尔定律”,电脑技术每18个月将升级一次,实际上现在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所以买不到居然难过象失恋,何必呢?
据称,“苹果”三代和许多其他国际品牌的新一代,也都早已给中国消费者准备完毕,就象当年光盘已经问世,而日本人却仍在卖给中国人磁带和“软盘”一样,上一代产品的库存卖完,然后再卖给你新东西,日本产汽车也是如此,二三流的货色给中国。当然,在中国上市的“苹果”一、二代,可能都是最新技术品种,但据在国外的朋友讲,内在制式也有不同。中国人能抢到最新最时尚的东西,一是“不差钱”,二是“不落伍”,三是不自觉表达中国工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因为这种产品中有许多中国人的血汗。后一条是勉强加上去的,因为给这种令我鄙视的行为涂上一点色彩,心里会好受一些,但又想起一幅漫画:一只小狗蹲在就餐的大胖子资本家身边乞食,大胖子拿起餐刀割下了小狗的尾巴递到小狗嘴里,小狗咬着自己的东西,高高兴兴离开了。
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是如此,中国的消费者不仅跟得上、跟得快,而且出手大方,“中国已成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即是证明。
“哄抢苹果”事件再现,加上联想到还有在巴黎“哄抢”“LV(驴)包包”,前一阵又到海南“哄抢”免税货等等现象,中国的财富效应仍有等进一步释放,也就是说,老百姓仍有的是钱,前几天《人民日报》还说,房价高是因为百姓手里钱多,从这个角度看,是对的,但问题是,中国有13亿多人,人们总是怀疑由于平均值所粉饰的中国财富现状,因为事实是,目前20%的人掌握着中国80%的财富。因此,对于象“苹果”这种稀缺商品,一旦上市,总会有人抢先占有。贫富在分化,百姓在分化,社会在分化。
这种推论再次令人不安:“短缺”的商品的房价,短期内绝不会松动,因为作为一种“稀缺”的投资类品种,有钱人很自然会随时准备“抢购”。不是政策无能,是市场需求使然。
“哄抢”中打架出血,表明许多人尽管时尚,但道德水准仍停在从前。这种纯粹的非理性消费,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复杂心态以及许多方面均不可控的“羊群心理”。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抢“美国苹果”挨打,折射国人富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