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奇闻网谈 > 正文

大陆三公经费,自说自话让人看不懂





李宏宇/画


  7月21日,海关总署等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账单。其中,全国海关系统去年“三公经费”决算达5.03亿元,超过中国科学院去年2.87亿元的“三公”支出,目前位居第一(7月23日《京华时报》)。
  如果没有此前公布的中科院一年“吃掉”住建部一年费用的参照,我们就无法看出公务接待费是多么惊人的浪费。反之,如果没有住建部一年公务接待费还比不上一个乡镇政府的开支,我们也就难以看出其公布的数据是怎样的可疑。而面对海关总署公布出来的数据,“三公经费”无论是使用还是公开上,都不是越少越廉洁,越多越浪费。
  其一,“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要一致,否则就难以有比照性。有些部门公布的仅仅是部委机关的费用,有意剔除了本应包含的直属机构的费用;有的涉嫌将若干费用被作为其他项目列支,不排除将部分费用转移到下面报支……总之,极其少的“三公经费”账单其中必有隐情,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公开,也期待相关部门的权威佐证。
  其二,即使果真是“有一说一”,那也未必真实可信。各个部门人员不等,职能不同。如果说海关系统的5亿多元的“三公经费”十分惊人的话,那分摊到海关总署本级和46个直属海关单位、600个隶属海关或办事处及其4000个通关监管点,其人均“三公”支出与不少部委相比就显得“相形见拙”了。因此,各部门在公开的同时,最起码要有一个人均“三公”支出的数据,以便公众比照吧!
  其三,“三公经费”浪费可耻,但该花的还得花,且要花在明处。只要是公务需要,该花还得花,有的花多了反倒是工作成绩的体现。比如,商务部的出国经费较大,听他们解释说是近来对外贸易谈判多了,这反而让公众对他们的工作多了些了解。住建部一年真的支出26万元接待费,那可证明三公经费还有压降的空间,但“比较少”未必就没有追究其真伪的必要性,怕就怕是账务处理的“失误”,甚至成为加大预算、决算的“筹码”,这样的“少”比“多”还要有问题,至少说明相关财务统计不够严谨。
  可以说,透过住建部少得可怜的公务接待费,公众所读出的不是喜悦与放心,而通过海关总署的巨额三公支出,我们看出的也未必就一定是担心和疑虑。相关的统计口径不能一致,必然会带来如实公布者吃亏而投机使巧者卖乖的怪相。而各部委公布的不是经过人大审议或审计署肯定的数据,而是他们的“自说自话”,那难免出现选择性公开,无法让公众信服,甚至还会令“三公经费”公开这项工作走过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泰华网保持中立。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大陆三公经费,自说自话让人看不懂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