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中国眼前的主要发展障碍,以及近一个月里政坛的突发事件与信号,将成为本届“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年会)最重要的显性课题与背景旋律。
在欧美经济疲软、外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能否保持维系社会稳定的必要增长率?中国政府决心挤压房价泡沫,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然下降,一些地方政府有可能出现财政紧张,房地产调控的“两难”如何拿捏?中国总体流动性过剩,中小企业资金却严重短缺,呆滞的金融业如何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都是亟待破解的题目。
眼下,改善收入分配的难题,更为尖锐地逼视着中国。过去一年里,通胀高企,民众对现实的抱怨有增无减,腐败也没有明显缓解。到下半年以后,在经济蒸蒸日上、市面一片歌舞升平的环境下,对中国会不会爆发革命的提问,赫然成了网上热点话题。
种种宏观经济、社会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指向同样一方向: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否及时实现经济转型,摆脱过度依赖外需与投资的增长方式,提振内需消费以“成为自己的发动机”,实现更均衡、公平的增长?
这些课题的答案,很多都归依到改革,包括经济、社会以至政治体制改革。
可以预见,接下来十多天的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会议中,继续改变增长方式,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房地产调控、放活民营资本,改善民生,都将成为会场上的显性话题。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可能定在7.5%
市场人士相信,在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向全国人大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把2012年的增长目标订在7.5%,放弃维持了多年的8%增长目标;通胀目标则与去年一样,设定在4%左右,以为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例如资源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分析师也认为,今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略升至1.7%或9000亿元人民币(约1800亿新元),较2011年1.1%的实际水平略有扩张。政府将对中小企业、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同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三农的投入。
中国官方智库学者去年底曾对外媒介绍说,经过32年将近10%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因此,国务院下调增长目标并不让人意外。不过,按照多年的经验,中国最终实现的增长都会超标,所以有可能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将超出目标1个百分点左右。
2011年,中国政府订立的增长目标是8%,最终实现的实际增长是9.2%。
潜伏旋律——
重启改革的声音?
在具体的经济与社会现实外,一些与实际政策没有直接联系的政治事件,也会有形无形地影响“两会”的气氛。
今年“两会”召开前一个月,2月上旬,重庆发生副市长王立军在美国总领馆滞留一天的事件;下旬,官方媒体以近年少见的坚决姿态力挺改革,《人民日报》一系列评论文章直指改革不能怕风险,所谓“宁要微词,不要危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透露出中共高层准备重拾改革大旗,以改革为“两会”与今秋中共“十八大”定调的气势。
在“王立军事件”后问世的系列文章,似乎说明以重庆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路线派受到挫折,改革派的声音占了上风。近日,作为中共重庆市委喉舌的《重庆日报》也在头版头条位置,肯定1992年邓小平南巡,自称重庆“正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沿着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奋力追求科学发展的梦想”。
不过,在向邓小平路线与科学发展靠拢的同时,重庆并没有放弃唱红。本次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昨天在记者会上针对王立军问题的表态,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重庆社会与经济建设成就的肯定态度。就在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门正掀起新一轮“学雷锋”热潮。
这些信号,看来有点不协调。一方面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一面宣扬早期的革命精神资源与代表人物,这两个因素组合起来的画面,没有指示出清晰的方向。
有关“王立军事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在信息迷雾中,外人较难相信改革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小碎步、渐进式,偏重于经济与社会体制的改革,依然是可能性最高的结局。
另一方面,急于知道真相的媒体今年必然像往年一样,在重庆人大代表小组开放日当天,将重庆厅挤得水泄不通,以逮住机会直接向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就王立军问题与重庆打黑提问。即使晋升道路蒙上浓浓阴影,极富争议性的薄熙来继续是“两会”上吸引最多目光的人物,这一点倒是能够十分肯定的。
韩咏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两会”前瞻: 在改革与迷雾中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