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酿灾,民间守望相助的温情让人感动,可形成反差的是一些单位的冷漠。一个遭到舆论痛斥的细节是:这么大的雨,水都淹没半个轮胎了,排成长龙的车随时有熄火的危险,可机场高速仍在一丝不苟地收费。这样的冷漠与僵化,与民众的温情与爱心形成让人刺眼的反差。记者调查发现,水淹公路时仍坚持收费的不只是首都机场高速,还有这一次成为重灾区的京港澳高速。
在北京7·21暴雨救援的紧要时刻,京港澳高速北京段越来越拥堵。收费站仍继续拦车发卡或收费,驾驶者在耐着性子缴费后,将沿着渐低的地势驶入一条下沉式路段,从而落入一个最深超过5米的水潭中。直到22日凌晨2点,积水带北侧的杜家坎收费站已全面拥堵,但并没有停止入京车辆过杆收费。面对舆论的指责,首发集团人士回应称,北京并没有高速路应急停止收费的规定。(《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5日)
好一个“没有应急停车收费的规定”,将责任都推给了规定,推给了政府,真是冷漠之极。即使因为制度不完善,尚未有相关规定,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大的雨,那么长的队,暴雨已经造成了那么严重的积水,车随时可能熄火被淹,出于基本的人情和人道,也应该停止收费,赶紧让被堵的车快速通过,或者关闭高速路。缺乏人情人性,还把“没有规定”拉出来当挡箭牌,缺乏起码的担当。
这些企业,向来霸道惯了。当它们收了按规定不应该收的费用时,它们会理直气壮地称“收费是企业内部规定”,仿佛企业在这些方面有着巨大的自主权自由权;可是,当它们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时,又会冠冕堂皇地称“上面没有应急停车的规定”。对自己有利时,就拿出“内部规定”;对自己不利时,就说“上面没规定”,把皮球踢给了政府自相矛盾,正说反说,只为一个“利”字。
将那么多汽车的被淹、那么多车主的被困、那么大的伤亡,归咎于收费站“一丝不苟”的收费,是不客观的。但是,如果收费站讲点儿人情、人性,也许会减少一点儿损失。最为关键的是,人们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样的惟利是图行为。从网众的评论可以看出,多数人并没有把矛头指向收费的工作人员,那是他们的职责,没有公司领导的命令,他们是不敢也无权停止收费的,问题都在该公司的管理层上:只知道收费,而缺乏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起码的问题意识。负责收费的是一家公司,而不是政府部门,这种暴雨时停止收费,属于企业的自主行为,无须政府规定,完全是可以立即判断并作出决断的。
很多人批评这家公司“冷血”,这个词用得恰如其分。但是,这种僵化和冷血,不是偶然和个案,并非一日之寒之冷。惟利是图,为利而生,很多这种以收费为目的的公司,本就包含着“冷血”的原罪,冷血是与生俱来的。
媒体调查发现,跟很多超期收费的收费站一样,这家公司的收费权是存在不小问题的:京港澳高速北京段1987年11月开始运营时,本属于政府还贷路段,其收费权应在偿贷完成后取消;而北京市在1993年将路段一半收费权转让到一个国资企业,此后这部分权益注入到首发集团前身。2000年市政府将路段整体经营权划拨给首发集团,并赋予其30年经营期限,至2029年结束。据公司融资时公开的数据,偿贷后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该路段通行费约占近两年通行费总收入的10%。
从这段绕来绕去、云山雾罩的产权变更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出现,纯粹就是为了收费。将收费站当作营利工具,一切以收费为中心,很容易陷入那种“即使洪水滔天,也得收费”的无良之中。这样的功利原则已经深深地浸入其骨子中,前几天京港澳高速某收费站曾发生一起悲剧,一辆卡车强行冲卡,收费员用身体阻挡,被货车拖行六七米后死亡。收费员被首发集团塑造成了英雄,可不得不追问的,是谁在向收费员灌输这种“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把收费放在首位”这种观念的?员工舍命收费,对员工个人是“英雄”行为,却暴露了企业的问题。
这种突发状况下,根本无须听什么指令和等什么规定,企业应该立即停止收费的。可是,遇到类似问题时,企业总是很麻木。车排很长队,影响高速畅通,不主动停止收费,需要等政府规定;重大节假日的免费,舆论也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了,一再推动下才勉强实施。寄望这些收费站让个利,比登天还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大陆媒体批北京高速冷漠:水淹公路高速仍一丝不苟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