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社会一再警告朝鲜,但金正恩政权仍一意孤行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对此,各国纷纷进行谴责,并威胁要升级对朝鲜的制裁。美国国安专家欧汉伦(Michael E. O’Hanlon)认为,国际社会对朝鲜的举措固然要坚决回应,但更应该讲究策略,手法应该刚中带柔。在制裁方面,应该更多地考虑临时性的制裁。
美国国安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欧汉伦2月16日文章认为,国际社会竟然对朝鲜的核试验不知所措,这简直是一大不幸。论者言必称勒紧对朝制裁,但殊不知对这个国家的制裁几乎已无以复加,过激的制裁方案也无法得到中国的认同。而以往的经验表明,朝鲜是越制裁越顽固。
此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因素,也就是对鼓励朝鲜实行改革的长远预期。尽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金正恩实现内外改革的希望正越发渺茫,但国际社会还是应该留存一丝希望,经济方面的需要或将使这样的机会继续存在。
尽管金正恩迄今为止还未展现出任何改革者的征兆,但频频出现的挑衅动作也可能是迫于国内压力,是出于在强硬派中树立权威的需要,因而也可能在以后采取更理性的路线。这在可预见的未来自然无法实现,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因此,联合国在现有基础之上对朝进行制裁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朝鲜进行临时性制裁。这些制裁可以以两年为限,期限内朝鲜不再肆意挑衅,则制裁自动解除。反之亦然。
这样的措施不但能更容易与北京协商,也给了金正恩一个调整敌对行为的机会。眼下对朝鲜的应对措施应该是:对其不可接受的挑衅行为予以坚决回应,同时又采取更适度的手法,既取得中国的响应,也不至于关闭了对朝缓和的大门。综上所述,临时性的制裁能够达到这样的平衡效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美智库:国际社会对朝制裁应刚中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