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也加入了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热潮。
7月25日,复星宣布,已完成了对英冠球队狼队足球俱乐部100%股权的收购。复星方面没有披露收购金额,英国媒体的说法是估值45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93亿元)。
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资本扫货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最新一则案例。
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资本至少已对海外11家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其中有9家取得控股权;除了两家未披露金额的收购外,这批交易涉及资金约66.7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对文化体育类的需求越来越多,足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国内在这方面的供给是远远不足的。”晨哨网体育产业分析师熊建国如是分析中国资本蜂拥海外足球市场扫货的原因。
当地时间2016年7月25日,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复星联手英国狼队足球俱乐部在莫里诺球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全资收购狼队。
内地资本近两年疯狂扫货海外足球市场
可查资料显示,在2014年之前,中国内地资本对海外足球市场的投资还聊聊无几。
2014年7月,注册地位于上海的投资公司PingJ宣布收购意丙俱乐部帕维亚,在现在看来还是小打小闹。
中国内地资本大举出海扫货,主要还是从2015年开始。
澎湃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资本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案例达到5例,其中就包括王健林入股西甲的马德里竞技俱乐部,以及华人文化联手中信资本入股英超俱乐部曼城的母公司等。
这种势头在2016年得到延续。仅今年前7个月,内地资本就已经拿下5家海外足球俱乐部,其中包括苏宁以2.7亿欧元收购意甲国际米兰近70%股权的重磅交易。此外,垂垂老矣的另一家米兰城豪门AC米兰的潜在买家中,也多有中国资本背景。
纵观这两年,中国资本对海外足球市场的胃口可以说是越来越大,收购标的从意丙球队上升到传统豪门,投资足迹也未局限在豪门集中地欧洲——今年6月,深圳雷曼集团还宣布成功收购了澳超劲旅纽卡斯尔喷气机足球俱乐部100%股权。
“国内联赛和足球俱乐部的水平,目前还达不到球迷们的期望,所以如果纯粹靠自己的发展,显然是太慢了。在这种情况下,从海外收购球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晨哨网体育产业分析师熊建国这么说。
体育产业投资热潮的背后
国内资本发力海外足球市场的另一契机,是政策层面的鼓励。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鼓励发展职业联盟;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这让足球投资者们兴奋不已。
“中国公司越来越想走出去。”美国精品投资银行和股权基金The Raine Group的合伙人Doborah Mei此前表示,海外收购可以帮中国投资者提升其本土市场的发展水平。等到本土市场发展起来了,有了更好的球队,引入了国际元素,他们就可以去开拓国际市场,“现在,他们(指中国企业)看中的是海外的专业技术和优质内容,甚至是渠道方面的一些分布。”
熊建国还提到,中资对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收购,还可以带来一种品牌效应。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英超的大部分俱乐部都可以盈利外,其他联赛的俱乐部一般都是比较难盈利的,所以想要纯粹靠俱乐部赚钱,比较困难。但俱乐部的生意是非常抓眼球的,买入俱乐部就等于是为企业打了大量的广告,对于经营俱乐部的所有者来说,很大程度上,这也可能会提升其在其他产业方面的知名度。
中国资本在海外“买买买”,不失为当前体育产业投资热潮的一个写照。
狼队俱乐部代表施瑜就透露,在接触狼队之前,复星方面已经看过了15到20个欧洲俱乐部。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的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仅占到美国的5.3%,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体育产业应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不过,熠帆资本副总裁刘枭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提醒,中国资本在海外“买买买”,更多应当是故事的起点。中国的体育产业不会因为投资热、买的俱乐部多就自动成长成熟,而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在资本、企业、人才及制度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升级改造。
“这既对中国资本在海外的运营提出要求,好东西不能砸在自己手里,需要尊重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依然是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的放开。”刘枭在文中写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内地资本两年拿下11支海外足球队:故事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