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要推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中国政府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这个所谓「工具箱」里的工具,当然是指的种种提振和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尽管李克强没有把他的工具箱里的工具一一展示给大众,但李克强那种一字一句的坚定语气,使人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增速的放缓,早已胸有成竹。
人们没有忘记,当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风暴开始激荡欧美,影响亚洲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政府,以四万亿人民币的基础建设投资,作为刺激措施,投入到地方省市。虽然在这些投入中也造成了一些重复建设,但整体上对激活当时的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增速由二位数进入个位数,最终停留在七。我们多次阐述了经济增速的加快、减缓和曲线运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但也不可否认,经济发展在由高速逐渐减速而进入正常状态的时候,对企业的转型、公民的就业、收入的增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此说,由于出口减少,工值增加,就不得不迫使一些企业和工厂紧缩裁员。企业的转型也一样,技术的更新必然会使一部分人淘汰,这部分人就会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所以,中国经济在进入平稳的新常态过程中,就业问题的矛盾将会非常突出和棘手,再加上每年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就业问题就更是雪上加霜。
如何解决因经济增速放缓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得看李克强那个「工具箱」中,是一些什么样的工具了。李克强没有具体地谈到一条条对应的解决办法,但他表示,如果一旦人民的就业、收入,被逼入了合理区间的下限,他的政府就会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以稳定市场和信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的理解是,如果中国经济的放缓,对整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达到一定的程度,中国政府将会加入干预,这种干预应该是包括了政策上的干预和财政上的干预,使整个经济发展的方向,纳入健康稳定的轨道。当然,同样不排除如二〇〇八年那样,以大规模、大范围的刺激措施,来激活经济,提振经济。但李克强先生对他的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显然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还处于合理的区间,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有时候也讲一点「运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国运,国运好了就是国运昌盛。而运气,实际上正是一种机缘和机会,人和国家都会遇到一些幸运的机缘。在中国经济放缓的关键时刻,不少中国依赖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竟然在国际市场上持续暴跌,这于中国来说,亦可算锦上添花,亦可算雪中送炭。石油价格的暴跌,使中国进口原油成本省掉了一年两千亿美元,而铁矿石的暴跌,又让中国一年省了三百个亿美元。这些,尽管不能和中国的经济总量相提并论,但却足以让中国用来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了,这亦算是国运昌盛吧。
稳增长和调结构,是中国经济围棋的两只眼,李克强说,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大家拭目以待吧,看看这位年轻的中国总理,如何做活中国经济这一盘棋。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对经济增速放缓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