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诗意,千年传奇,这就是惠州。
一城风物,书就大半部岭南文明史诗。南海之畔,古老窑址里的青瓷碎片,映照出海上丝路的万里帆影;罗浮山下,东纵精神传承,孕育出新时代奋勇向前的澎湃动能;建城1400多年,“惠民之州”在繁盛的烟火气中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在红色基因中铸魂,于传统文脉中汲古,向湾区潮头处开新——惠州正以山海为卷,书写“岭南万户皆春色”的崭新华章。
惠民之州 文脉不绝
炎炎夏日,惠州中山公园(惠州府城遗址公园)内,一手托酒一手持荔的苏东坡坐像静立,“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诗篇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公元1094年,苏东坡来到惠州,将食荔枝的感悟提升至人生志趣,让这座山海之城名播四方。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惠州中山公园(惠州府城遗址公园)内的东坡雕像。新华社记者 李思佳 摄
惠州,南临南海,西倚罗浮山,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在这里,贝丘遗址、缚娄古国镌刻下数千年的文明印记;东晋道教大家葛洪悬壶济世,留下“青蒿一握”的治疟名方;自隋唐起,这里成为“粤东重镇”,是东江流域的中心。
“自东坡南渡,文明孕育吾邦。”北宋年间,苏东坡寓惠不足千日,写下500多篇诗文,或深邃思辨,或清新自然;惠州文脉因此而兴,延绵千年。
苏东坡为文求真,为官务实。当年,惠州西湖长桥废坏,他提倡修建东新桥、西新桥,并自捐被赏赐的犀角带,还动员弟媳“黄金钱数千助施”。收葬荒骨、改良秧马、推广水碓、为民施药……他乐善好施,实现“实无负吏民”。
“苏东坡是惠州文化的金名片。”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申东城说,“东坡寓惠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后来,南宋杨万里、明代湛若水等文人墨客的踏足,令惠州‘风气人文又一番’。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精神融入惠州人的骨子里。”
推动城市文化传承发展,底蕴在于历史,意图在于惠民。
夏日的惠州西湖,如诗如画。湖畔,重建的丰湖书院内,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每月一场院士科技讲座与暑期“健康夜市”相得益彰、老少皆宜,似昔日场景重现——作为宋代广东四大书院之一,丰湖书院“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如今,“丰湖讲堂”“我们的节日”……一系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书院已成为惠州文化交流的“城市新地标”。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惠州西湖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悠悠文脉,“源远”更需“流长”。近年来,惠州打造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聚集县区非遗馆、各类文创店,方便市民沉浸式体验中草药香薰等非遗魅力;稳步推进罗浮山中医药产业园项目,重要目的之一是推广与展示中医药文化……
为让老百姓居住得更舒心、生活得更安心,老城区改造也紧锣密鼓。今年4月,惠州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三年行动。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钟亮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但求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是空间的焕新,更是文脉的赓续,要让每个在惠州的人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英雄之城 竞逐一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惠州,豪放的英雄情结、细致的温婉柔情,亘古未变。时空变换到80多年前,一段真实版“潜伏”传奇上演。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大批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被困。紧急关头,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领导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为主力组织营救,惠州是主要接送点之一。
“共邀您于东湖旅店参加罗衡先生与叶景舟女士的婚礼。”这封请柬背后,是我地下党以办喜宴为由,在敌人眼皮底下接应转移人员。
请柬中的“罗衡”,是惠阳县委组织部长卢伟如的化名。在日、伪、顽军的围攻夹击中,卢伟如与同志租下惠州东湖旅店一二楼,明面上做生意,实设秘密交通站。彼时,已被日军侵占过的惠州,“其惨酷情形,较其他沦陷区尤有过之”。
近200天里,茅盾、胡风、张友渔……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连同其他方面人士共800多人,从惠州等地通过多条线路安全撤离。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入口。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红色热土,峥嵘岁月。
周恩来留下东征军讨伐军阀足迹,播下革命火种;彭湃组建惠州农民联合会,发展农民运动;叶挺等众多革命志士涌现……惠州的文化血脉中,根植下不可磨灭的红色基因。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蕴深长。
罗浮山下,东江纵队纪念馆前的石碑上,“永远向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历经近半年的精心修葺,展馆于2025年2月底重新开放。“东江纵队是‘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我们要讲好这支队伍不屈和无畏的故事。”纪念馆原馆长曾庆香说。
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雕塑广场、叶挺红军中学、仲恺高新区……不少地标、学府、园区以英雄命名。惠州还成立专门队伍,寻访老战士后人,辑录口述史料,研读泛黄家书,征集斑驳旧物,打捞“历史遗珠”……
烽烟已逝,信仰长存。从历史发出的深沉回响,成为城市阔步前行的精神支撑。
惠州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内修建的旅游公路。(受访者供图)
诞生全国最早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的革命摇篮惠东县高潭镇,素有“东江红都”之称,蝶变为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假日,镇中心的马克思街、列宁街游人如织。走进中洞革命纪念广场的红都咖啡馆,系列文创产品与咖啡相伴,游客马婷说:“红色驿站让人以新方式铭记红色历史。”
在东纵英烈浴血奋战过的地方,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如火如荼。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内,低冚伏击战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资源陆续开发。“2025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低冚村党总支书记王炯东说。
惠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弘扬东纵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挑起最重的担子,啃下最硬的骨头,推动引领区建设跑出加速度,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美丽蜕变。
海丝之城 向海图强
山是惠州的魂,海是惠州的灵,江河是惠州流淌不尽的诗情与豪情。
顺东江而下,岸边曾燃起北宋时期东平窑的炉火,烧制的瓷器沿海上丝绸之路驶向远方。如今,在东亚、东南亚的古沉船里,在阿拉伯甚至非洲大陆的考古现场,惠州明代白马窑的青瓷碎片陆续重见天日。
惠州,拥有281.4公里海岸线,4520平方公里海域。汉代,这里的先民就载着丝绸与瓷器远航。郑和七下西洋,六次经过惠州海域的针头岩。渔歌号子在惠东海面飘荡,大王爷节香火在渔村缭绕,独特的海洋民俗亦是惠州人血脉里流淌的海之韵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这是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受访者供图)
海洋赋予惠州人勇气。30多年前,石坳岛一声巨响,“惠州第一炮”让大亚湾里不知名的小渔村迈向“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中海壳牌、恒力石化、埃克森美孚等大项目陆续落地。如今的大亚湾畔,炼塔如林,管廊如织,750万吨互供资源在园区内流转,滋养这片绿色创新的沃土。“近两年新项目的最终落地,充分表明中外双方对良好产业生态圈的信心。”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仲锦说。
海洋深处,新故事正在上演。
从苗种繁育到深海养殖,从海洋装备到精深加工,蓝色产业链在大亚湾与双月湾间展开,充实着“蓝色粮仓”。“黄唇鱼从首次实现人工繁殖到放归自然,我们将继续深耕渔业种群保护繁育。”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颜阔秋说。
陆海协同发展,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去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电子信息与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厚积薄发,增加值分别增长13.6%和17.9%,向着万亿级产业集群奋进。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广东惠州海龟湾。新华社记者 李嘉乐 摄
暮色四合,大星山麓的鹭鸟归巢,月光为沙滩披上银纱,海龟妈妈在潮汐中孕育新生命。远处,LNG巨轮正破浪而来,与埃克森美孚的钢铁管廊遥相呼应。惠州,这座向海而兴的城市,正在谱写海上丝绸之路“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记者:陈凯星、王攀、丁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罗浮山下四时春——解码“岭南名郡”惠州的文化自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