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中国有效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引发外媒广泛关注。外媒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人民日报海外网注意到,“韧性”成为外媒报道中国上半年经济的高频词汇。全球财经咨询网站Investing.com报道,中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出意想不到的韧性,促使澳新银行分析师上调了全年增长预测。分析师指出,中国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明显,而旅游业回暖,也拉动零售额增长。
德新社指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达到5.3%,有望实现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报道还称,经济学家们表示,尽管中美之间持续存在贸易紧张局势,但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分析人士特别指出,中国政府刺激政策大力提振消费。
英国广播公司刊文表示,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压力,但中国经济仍超出预期。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顾庆阳表示,分析师此前预计关税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大影响,但中国仍具有“高度韧性”。他补充说,出口推动了经济增长。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上半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公布的贸易数据,第二季度出口表现强劲,生产商在6月份向海外出口了更多商品。
中国净出口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备受外媒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6月出口恢复增长势头,对东盟出口保持强劲。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数据反映出国内经济转型政策的积极影响。“目前,中国出口市场已涵盖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区域,出口多元化成效显著。其中,对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出口同比增长20%左右,且对泰国出口增速仍在持续加快。”李耀表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关注到,尽管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但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因为向非美国市场的多元化努力提振了出口。报道还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路透社对40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一数字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1%。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称,受中国国内工厂投资、高铁等大型项目持续推进以及全球出口保持活跃态势的推动,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报道还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已在6月份开始反弹,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特别是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商品表现亮眼。(海外网 钟薇依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外媒积极评价中国上半年经济:展现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