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萨那(特约)
从小在泰北乡村长大的吉娜,在1994年考取清迈皇家大学,第一次离开乡村,到当地的大城“清迈”。后来,她申请到奖学金,远赴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四年,并在学成后,到泰国曼谷萱素南塔皇家大学担任中文讲师。
她的先生是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华人,两人在北京相识。两年前,吉娜放下泰国的大学工作,飞来新加坡和丈夫团圆,并报读新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硕士文凭。
数年前,她在工作之余和云南师范学院的老师合作,出版了一本专门供泰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从今年开始,吉娜也向在本地定居的泰国朋友教授华语。
吉娜的家乡在泰国北部,靠近清迈府,她的父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爷爷曾经是当地小学校长。童年的老家门前,有果实累累的龙眼树、芒果树、番石榴,父母每天都要到田里耕种,非常辛苦。因此,爷爷从小就教导她,一定要好好读书,有一天考取大学,就可以到城里生活,再也不必种田。泰国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将来做政府公务员。
为了帮助吉娜的父母料理家务,减轻家庭负担,从小,吉娜的奶奶就抱着她去寺庙。寺庙是朝拜的地方,也是村民聚会的地方,当地人习惯早起,准备好食物供品,到庙里供奉,僧侣们吃不完那么多送来的食物,就分给村民们吃。吉娜就这样,一天天地长大。
泰国女子吉娜,因15年前学习汉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从小在泰北乡村长大的吉娜,在1994年考取清迈皇家大学,第一次离开乡村,来到当地的大城“清迈”。在泰国,通常孩子7岁上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吉娜经过12年苦读,能够考取大学,这在家乡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为此,家里大办宴席,村里的亲朋好友纷纷向她表示祝贺,那个盛大场面,吉娜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动。
吉娜考取的是清迈皇家大学(Chiang Mai Rajibhat University),也称清迈师范大学。这所学校规模不算大,但也是当地知名学府,有50多年历史,属于开设中文专业比较早的院校。
改学汉语专业
起初,吉娜的专业是科学,但开始上课后,她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喜欢科学,不过,吉娜是个用功并且听话的乖乖学生,即便不喜欢也不敢说出来。上学期间,她听说在清迈的中国领事馆发出通知,申请学习汉语专业的泰国学生,将有机会获得全额奖学金,在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四年。
全额奖学金,这对于来自乡村,家境一般的吉娜,是极大诱惑。这名向来听老师的话的好学生,就去找老师商量。老师告诉她:将来汉语一定是最有用的,你看,大学里有很多人在学科学,对吗?不缺你一个。但是汉语就不一样,等你学完,人们会很需要你。
老师的话给了她极大鼓励,她想起高中时曾经看过的万里长城的画,上面有句话让她感觉很震撼,“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可能是她当年对于中国的唯一印象。就这样,她重新选择了汉语专业,从1995年开始留学四年。当时经过选拔,清迈等北方地区仅有两名学生获得此项奖励赴北京留学,吉娜是其一。
在她即将去北京读书之际,她的家乡再次热闹起来,这是村里第一个出远门的人。家里再次举办隆重家宴,这一次来的客人更多,人们争相登门,想来看一看他们乡村里第一个有机会出国到中国北京读书的女孩,究竟长得什么样?
络绎不绝的邻居,长辈的老朋友,以及吉娜的老师同学都来了。吉娜说,感觉那天太幸福了,一直在笑,笑到嘴巴不会合拢,一直在鞠躬还礼,腰都直不起来了。
按照当地的习俗,为了表达祝福,长辈会在吉娜的手腕上拴上一截白色棉线,结果一天下来,她的手腕上拴了无数根白线。
未赴北京就获大学中文讲师工作
吉娜的幸运还不仅如此。正如她的老师所说:“等你学完,人们会很需要你。”事实上,刚获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录取通知,吉娜就获得了泰国曼谷萱素南塔皇家大学的邀请,希望她从北京学成回来后,到该大学担当中文讲师。
吉娜说:“我太幸运了,还没有去北京读书,就已经获得大学中文讲师的工作,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
这名在泰北乡村长大的女孩,第一次来到清迈已经令她眼界大开;第一次乘坐飞机来到北京,更令她大开眼界,头晕目眩,兴奋不已。四年时间,她只回过一次家,其余时间都留在北京学习了。
那是一段完完全全的中国时光,她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中文对大家是第二语文,北京的大学对这些把华语当做第二语文的外国人,在进行华语教学方面很有经验,短短四年,她已经从完全不懂华文,变成一口流利的“京腔”。
吉娜(右)和她的朋友。
四年学成回来,她来到萱素南塔皇家大学教书,类似这样的师范大学在泰国各地共有40所之多,但萱素南塔皇家大学是少数与中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大学之一。泰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双边联系更加紧密,泰国社会因此迫切需要懂华语的人才。
吉娜不仅担当中文教师的工作,并且得到学校支持,委以重任,组建中文学院,她成为学院主任,除了紧张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诸如和中国大学合作,学院内部建设等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与丈夫相识北京
那吉娜怎样来到新加坡的呢?那是一段千里之缘。她和先生在北京相识,并且因为可以用华语交流,有机会进一步交往。她从来没有想过,居然和一个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华人结婚。
2003年,结婚之后的吉娜并没有停止大学的工作,一方面是由于她非常热爱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为政府公务员,如果辞职,需要缴付一大笔赔偿金。在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泰北家乡的父母便来到曼谷,帮忙照顾孩子。
2008年,他们又迎来第二个小宝贝。因为这个缘故,吉娜不得不暂时放下泰国的大学工作,飞来新加坡和丈夫团圆。
虽然新加坡的生活素质非常高,一家人团聚非常幸福,可是吉娜知道,她有一份责任在泰国母校。在新加坡照顾孩子之余,她找到了专门为在职公众提供深造机会的新跃大学,申请报读汉语言文学硕士文凭。
吉娜坦言,因为要照顾孩子,学习很不容易,首先不能保证的就是时间,可是想到未来的工作,这种提升又非常必要。而且,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样的进修机会,泰国母校繁重的华语教学及交流工作,根本无法让她脱身。她通过网络了解母校的工作进展,并和新加坡同行合作,开发网上华语教学项目。
最想推广“亲子班”课程
数年前,她在工作之余,和云南师范学院的老师合作,出版了一本专门供泰国人学习汉语使用的教材,被泰国多所大学选用。她一直把它存放在身边,因为这就等于是她“吃饭的工具”。为了不至于和实际教学脱节,从今年开始,吉娜也尝试向在本地定居的泰国朋友教授华语。
吉娜发现,在泰国华语很热,每年她的学校可以招满百多名新生,当他们上到三四年级的时候,会争着到中国的对应交流大学进修深造;而在新加坡,有些华人未必要学华语,除非他们真的是迫切需要。
目前,她的学生中有泰国人、印度人、越南人、美国人等等,不过她现在最想尝试并希望推广的,是“亲子班”课程。
身为母亲的她发现,对于语言学习,成人和幼儿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同样问题,只是成人有思考能力,而幼童的直接模仿能力强。如果父母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至少可以多掌握一门语言,并且可以亲身感受及了解孩子学习的困难,在帮助孩子时会更有策略而引导有方;当然,与孩子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吉娜觉得自己似乎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照顾家庭,又要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外语教学经验。
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尽快回到泰国母校,因为那里似乎更需要她,尽管作为一名中文学院的主任,月薪只有大约1万2000泰铢(约600新元),但是,当她带着成批兴高采烈到中国大学进修深造的年轻学子,她的心里有收获的喜悦,就像自己当年过关斩将,获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录取时一样。
创办人回泰国 网站留了下来
目前,网上的注册会员有3000多人,并且每天都在增加。据了解,创办网站的是一名来自泰国的电脑工程师,他已回去泰国,可是所创办的这个网站却“留”下来了。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从村女到大学讲师 中文改变泰国女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