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从非洲走去美国上大学

在非洲国家马拉维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7岁的黎格逊.凯伊拉品学兼优,很爱读书,尤其爱看名人传记。他看了《林肯传》之后深受启发,决心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凯伊拉与妈妈商量:“我想到美国去上大学,您能答应吗?” 妈妈并不知道美国在哪里,有多远,只是相信这个从小就特别懂事的孩子。她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你可以去,什么时候动身呢?”

凯伊拉想,一旦妈妈知道自己将走过崇山峻岭,渡过江河海洋,一定会万分担忧,改变主意,便说:“我明天就出发。”

妈妈说:“好,我多准备一些玉米饼,给你带在路上吃。”

第二天,凯伊拉头也不回地上路了。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走到3000英里之外的开罗,然后搭船前往美国。可才走了几天,随身携带的食物就吃光了。

他身无分文,想出一个解决旅途吃住的好办法:每天走一段路,从一个村子出发,走到下一个村子休息,通过劳动,向村人换取食物、饮水和睡觉的地方。

一年后,凯伊拉步行一千多英里,到达乌干达。有个善良的家庭收留了他。他在当地找到一个制砖的工作,干了六个月,把赚的钱大部分寄给了母亲。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凯伊拉无意中看到一本《到美国大学的留学指南》,得知美国大学会给优秀青年提供奖学金。他给一些大学写信申请奖学金。过了三个星期,他得到喜讯:位于华盛顿维农山的史卡吉特谷学院同意给他全額奖学金。

凯伊拉立刻前往当地的美国办亊机构办理签证,但对方告知:“我们需要看到你的护照和往返的旅行费用之后,才能办签证。”凯伊拉写信向本国政府申请护照,被拒绝了。因为,他说不准自己出生的年月日。他又写信向童年时教导过自己的传教士求援。在传教士的帮助下,他终于拿到护照。

往返的费用从哪里来?凯伊拉虽然无法筹措到,却依旧保持着一定要到美国大学读书的坚定信念。他又朝气蓬勃地路上了徒步的旅途,还是采取老办法—从一个村子出发,到下一个村子休息,用换工的方式解决吃住难题。

凯伊拉深信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用最后一点钱买了生平第一双鞋,放在包里,生怕被磨损。他想,我总不能光着脚走进大学吧。

凯伊拉穿过乌干达,来到苏丹,来到喀土穆。他找到当地的美国领亊馆,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坎对经历与无比渴望。

热心的美国领事对凯伊拉十分欣赏,亲笔写信,将他的困难告诉史卡吉特谷学院。

几个月之后,凯伊拉穿着第一套学生装和第一双鞋,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学院的大门。

开学典礼上,凯伊拉受邀以新生代表的身份发言。他发自肺腑地感谢了 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激动地说了一段博得热烈掌声的话:

“上帝把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放在我们心中时,就已经是对我们的莫大关爱了。我们要牢牢记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没有气馁的理由。气馁了,就要鞭策自己,马上振作起来。只要我们唤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就会拥有激情、勇气和力量,义无反颜地向前、向前、再向前。这个世界上,没有登不到顶的山,没有渡不过去的水,也没有走不完的路。永远按照积极思维的原则努力,这就是我心中的巨人,这就是我能从非洲赤脚走到美国的真相。”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从非洲走去美国上大学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