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如同传统文化,不仅应该而且可以迎接现代化挑战。而传统文化的光大不仅要经济的增长作为后盾,更要国民幸福感的增强作为前提,这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最基本来源。
中国人的春节投射到这个星球的文化涟漪,似乎正在不断扩大,并且逐年升高调门。我们看到,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到基层慰问,传递“执政为民”的信息,我们还看到,各国元首为兔年而忙。奥巴马选择中国农历除夕(2月2日)发表声明“祝愿所有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尽享和平、繁荣与健康”,法国总统萨科齐则在大年初一(2月3日)于总统府举行华侨华人招待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日本首相菅直人、英国首相卡梅伦亦在此前后纷纷发表关于中国人春节的热情贺词……祝贺春节似乎成了某种新的外交礼仪。
各国民间的迎合也有了新意。虽然美国还是欧洲的春节花车巡游都不算新鲜了,但时尚潮流还在不断翻创——纽约股市纳斯达克交易所今年罕见地初一当天邀请中国大使开盘并在显示屏上打出中国国旗。法新社发现“中国为兔年春节疯狂,而世界却为中国而疯狂”,且从明治维新后就消失了的春节标语再次出现在日本街头;拉斯韦加斯的高档饭店里,春节酒宴占了“半壁江山”……
从更广的视野里可见,在韩国、越南、新加坡等传统汉文化圈国家,春节的地位似乎从来就没有过动摇,且与当地民族的各种节日并行不悖,各擅胜场,相互交融——不仅是当地的华侨华人有此习俗,就连华族以外的当地族裔也对春节的对联、门帖、年夜饭、庙会推崇备至,并无任何担心、质疑、躁动。
然而在中国国内,却有不少城市居民正对春节感到失望和无聊,百姓对于除了春晚、爆竹、白兔、庙会之外还应该把什么带入节日感到困惑:因为春节遭遇现代化挑战已不是最近的事了。生活遭受住房、教育、医疗负担的重压,贫富差距更加大了百姓的欲望节制和感受弹性。在一年一度的生活总结之际,体力智力已随着日常工作透支,而情感交流却在现代快节奏下日趋衰竭,使节日文化的民间基础在城市里变弱。
相反退守到大陆乡间的春节似乎更多地遗存了那些古老的符号。林林总总的繁文缛节和奇风异俗虽然也面临断层之忧,但相对于城市还是有不少的传承。至于大陆媒体今年再度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也的确挖掘出不少新鲜体验。这个古老帝国重新焕发活力并成坐上世界经济次席之际,丰富的节日采风内容被挖掘出不少与日常生活大异其趣的况味——细数家底,还居然有不少的惊喜。
然而就在数年前,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曾一度担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带走,后者在电影院、购物店、嘉年华、生日会里尽情消费着青春期的时尚,而对于中国古老的民俗游戏毫无兴趣。原因似乎总离不开一条:改革开放将西方商品纳入的同时,文化符号也搭车涌入并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
此外,具有学术性的一个流行观点也认为,春节诞生于四千年前的农业社会,如今的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的滥觞,必然使中国春节逐渐流落到边缘地带,能适应快节奏生活的西方节日才是与现代化相配套的新民俗。这是由经济生产形式决定的生活方式。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日益占据世界举足轻重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因此而必须与传统告别。相反,中国人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和海纳百川的精髓,这就要求重视并提升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的地位和影响。这或许也是今年中国南北方媒体在争议“中国春节离世界性的节日还有多远”议题的原因——其中有含糊犹疑,有急躁冒进,有标准不一,有逻辑颠倒。但可肯定,无论该议题是否伪命题,都具有一种唤醒意义。
正如民间所冀望的“迎春接福”,春节的生命力,还在于春节给民众带来幸福的感受。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孙中山先生当年写在《建国方略》的一句话也应重温——“一个国家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人民富有,而在于它的人民幸福”。在本报看来,这正是治国者应有的视野:必须尊重百姓感受并以之为本。而从一个春节里,就能搜集整理出一种最真实的“国风”。
所以,中国的传统春节,如同传统文化,不仅应该而且可以迎接现代化挑战。而传统文化的光大,不仅要经济的增长作为后盾,更要国民幸福感的增强作为前提,这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最基本来源。
シ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人需找回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