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中国版“我行贿了”,掌声之余请低调

效仿印度网站“我行贿了”,截至今天,国内已出现“我行贿了”等三家民间反腐网站,吸引了许多网友发帖揭露行贿内幕。“我行贿了”当然值得欢迎,但其难以承载太多的反腐梦想也是事实,毕竟反腐不是仅靠民众和媒体揭露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达不到预期,失望反而越大。有决心固然好,不妨低调行事,自由发展,而不是承载过多关注的目光加速死亡。

“我行贿了”难以承载太多反腐梦想
反腐需要民众媒介的热情,但不能过度依赖
虽然理性判断中的行贿行为是被迫的,也是大恶的,但我们社会中的行贿却是心甘情愿、积极争取的,大家怕的是“烧香找不到庙门”。官方鼓励说出“我受贿了”,并设立有退贿账号;国民揭发“他受贿了”,全部希望寄予上级权力查处。若是喊出“我受贿了”,一般那是打算“同归于尽”的决然之举,这还不一定给“对手”造成实际伤害,白白搭上自家性命的可能性却不小。
希望越大,无法实现时的失望就越大
太多的“前浪死在沙滩上”消解了热情
日前,国内出现3家民间反腐网站,名称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创办人称目前已有超过5万网友访问该网站,而设立网站的灵感来自印度。创办人认为行为能得到政府支持,并称反腐是人民和党的需要,是为了把国家和社会建设得更好。(6月12日 新华社)
  就在“网络反腐”的神话几乎已成浮云之时,“我行贿了”等3家民间反腐网站却横空出世。据说,基于近日媒体报道的印度反腐网站成功经验,该网站欲借其东风,将“网络反腐”往技术层面上更推进一步,力争发展成为反腐运动之深喉。
  无奈,网络永远是寻求新鲜,媒体永远追逐的也只是新闻兴奋点。一个周久耕可以在网络民意、媒体曝光的反腐节奏中倒下,那么到了第N个周久耕,恐怕网民连打酱油的兴趣都没有了,更遑论媒体跟进?到那个时候,所谓“网络反腐”,不过就成了反腐败的空中楼阁。同样的状况投射到如今的“我行贿了”这类反腐网站上,就极可能重蹈此前这类“网络反腐”的覆辙。
  这还算是一种乐观的估计。基于当下行贿领域竞争异常惨烈的现实,除非行贿方打算与受贿方同归于尽,否则行贿方断不敢轻易出手,动辄上网告知天下“我行贿了”。对行贿者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谁受贿了我的财物”,而是行贿还要削尖了脑袋,排队加塞找庙门。再基于“跨省追捕”、“诽谤政府”之类的案件时有冒出,“网络反腐”的风险日益加大,即使喊出“我行贿了”,还不一定能打准对手的命门,弄不好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谁又愿意冒着被“跨省追捕”的风险,昭告天下“我行贿了”?
  基于这些假设,“网站会不会被取缔”这类疑问,还真是小问题。一句话,只要基于民主与法治的诉求,不能通过笃定的反腐制度来实现,则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始终存在某种断裂,没有相应的制度桥梁将两者贯通一体,那么,“我行贿了”便注定只是众多网络反腐案例的插曲,它只能成为一段传说。
高调的决心固然好,还需低调行事
别让我们的期望变成加速其死亡的催化剂
“我行贿了”式的反腐还只是一种依靠于媒介的告密模式。对反腐大业来讲,这种模式还是略显荒诞的。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纪检部门能够成为“我行贿了”网站的忠实粉丝,但“我行贿了”网站却可以成为纪检部门的踏实粉丝。一言以蔽之,几个网站承载不起国人的反腐梦想;反腐需要的是刚性的体制,不是软性的媒介,反腐体制不健全,再多的反腐媒介都难言根治
微博上有人转发网站地址,就说想看看网站什么时候会被关闭或屏蔽。网友持类似悲观态度并非全无道理。实际上,如今并不缺乏反腐渠道,可在现实中,发帖被删除、上访被遣返、举报被跨省的现象并不少见。虽说不能因此否定反腐全局,但这些案例让人寒心。在这背景下,这些反腐网站能够走多远,不免让人担忧。

ュ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版“我行贿了”,掌声之余请低调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