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猥亵照”丑闻的美国国会众议员安东尼·维纳上月辞去议员一职,并为自己的不当行为道歉。从克林顿的“拉链门”到维纳的“猥亵照”,层出不穷的性丑闻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美国人的婚姻状况。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马克·奥本海默以“猥亵照”为切入口,通过美国同性恋作家丹·萨维奇的专访以及有关美国婚姻观的调查后,发表了《出轨》一文,叙述了美国社会“多元化”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以及现实中不同婚姻制度存在的问题。新华网国际频道编译了全文,为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仍沿用了第一人称。译文从今天开始分三部分连载,敬请关注。今天是第一部分。
(安东尼·维纳为性丑闻道歉)
上个月,来自纽约的国会议员安东尼·维纳终于承认了自己说了谎——他的推特账号并未被入侵,他确实给一个西雅图的陌生女子发送了自己的猥亵照。我问与我结婚六年、和我育有三个孩子的妻子,她对这件事怎么看。更确切地说,我问她的是哪一件事令她更不安:发现我像维纳那样把自己的猥亵照随便发给一个女人,还是发现我确实在搞婚外恋。她踌躇了一会儿,像吃了特别酸的柠檬一样撇了撇嘴,说道:“婚外恋起码还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推特上给别人发不雅照就太恶心了。”
肯定不止一个人会怀有我妻子这种厌恶的情绪,带着这种情绪,甚至很难想象维纳接下来会如何表现,艾略特·史皮策在召妓丑闻后是如何继续他的电视节目事业的,或者比尔·克林顿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情绪呢?一种解释是,维纳的丑闻特别卑鄙,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的证据公之于众,真相被可耻的谎言蒙蔽,连我们都不忍心看。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维纳身上有些东西并不是恶心,而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客气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但是这种突破常规的、单偶制生活的冲动,还有打破常规带来的刺激,我想这些对很多夫妻来说并不陌生。在网上和陌生女人调情、发不雅照,维纳做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寂寞难耐但又不想真正出轨的情况下也许会做的事。
这样来看,维纳辞职倒能使人松一口气。他的丑闻除了给我们增加笑料,还迫使我们想到令自己非常不安的问题,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做?”“我的邻居和朋友们又会怎么做?”他的印象挥之不去,日复一日地烦扰我们,我们不得不好好想想,实行一夫一妻的单偶制有多么困难,经营婚姻有多么不容易,我们对这个社会习俗、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高得不现实。
不管怎样,这正是美国著名婚恋专栏作家丹·萨维奇的观点。他以发起“未来会更好”计划而闻名。此计划收集励志的视频,来帮助同性恋青少年脱离思想上的困境。但是二十年以来,萨维奇也坚持认为,坚持单偶制比我们承认的要难,而且这一制度维护的是冷冰冰的婚姻现实,而不是浪漫的爱情理想。在他的周专栏《萨维奇谈情说爱》中,他抨击了美国人对于绝对忠诚的执念。他认为,这种观念应该被美国男同性恋的观念所取代。这个群体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色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
萨维奇认为,对许多夫妻来说单偶制没什么不好,但是他也认为,我们关于单偶制以及广义上的性爱的讨论是不真诚的。他在作品中写道,有些人需要不止一个伴侣,就像有些人需要调情一样。还有人需要被性虐待,更有人需要寻求双性伴侣。我们无法遏制自己的冲动,也不应该向自己的伴侣撒谎。在有些婚姻关系中,对自己的需要直言不讳,反而会提前阻止或避开婚外恋的发生;对于另外的夫妻来说,这些关于本能需求的讨论也许会导致婚外情,但伴侣在知情的前提下允许这种行为。无论哪一种情况,诚实都是上策。
“我承认单偶制有诸多好处,”萨维奇对我说,“在预防疾病传染、确保性安全、感情安全和保证亲缘关系的稳定可靠等方面,单偶制显示了它的优点。不过,那些单偶制的支持者们会在婚姻生活进行了四分之一时来找我,承认说单偶制确有其劣势,比如这种婚姻关系可能使伴侣双方都感到无聊,绝望,毫无新意,甚至可能导致爱的死亡,但人们却默默地接受,以为这是正常现象。”
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如果认为婚姻关系不需要那么高的忠诚度,那么他们就极易成为攻讦的对象,因为这种观点容易被歪曲为“男同性恋强人所难、毫无节制”,正好给对同性恋持有偏见的人们提供了把柄。而且这种观点还让其他无论是不是宗教的派别更有底气了。这些人认为,既然同性家庭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家庭,那么我们最好禁止同性婚姻,不要让他们毁掉婚姻剩下的最后一点美好。但是萨维奇说,这种在婚姻中较为灵活的态度也许正是异性恋群体所需要的。忽视伴侣间的坦诚交流和生活乐趣,把单偶制看做成功婚姻的主要标志,会使得人们对自己和伴侣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萨维奇说,这种观念拆散的家庭比它维系的家庭还要多。
今年46岁的萨维奇从1991年开始为西雅图的非主流的周报《陌生人》撰写《萨维奇谈情说爱》专栏。这家报社还把这个专栏同时发表在其它他50多家报纸上。萨维奇的妙笔让我想起了一个狡黠又硬朗、粗俗又正经的老妇人。没错,就是鲁斯博士。如果这个老妇人还和萨维奇有同样的兴趣,而且还是个天主教徒的话,萨维奇就更像她了。萨维奇在芝加哥的一个爱尔兰家庭中长大,家里加上他一共有四个孩子,父亲是警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还在天主教会学校里念过书,他的文字隐约有教义中质朴而明确的道德观,这一点在他对后现代学说或者任何怪异的、有可能颠覆核心家庭在社会上的中心地位的理论的不屑中最为明显。
萨维奇不去教堂做礼拜,但他在文化上认同天主教。他从1996年开始在电台节目“老美生活纪事”中用平实的独白讲述自己的家庭生活,这个节目的听众也许可以从亲密的私人关系故事中看出他小时候每个周日听到的天主教训诫的影响。这些故事并不像经文的注释,而是像你在许多教堂都能听到的一样,这位“牧师”的训诫通常短小精悍,并被认为是寓言甚至是训诫:总之都是易于理解的道德小故事。从他对电台主持人的评论,对和伴侣特里·米勒收养的儿子的讲述中,都能听出他熟练的说教技巧。他还曾经动情地朗读过记述母亲的一段话——她在临终的时候,说她爱特里“就像爱女儿一样”。
在“未来会更好”计划中,你也可以发现相似的理念,那就是萨维奇对维系家庭价值观的重视。媒体报道,几个因为是或者看起来像是同性恋而被欺负的男青年自杀,于是去年九月,萨维奇说服了自己的伴侣米勒一起录制了一个视频,讲述身为同性恋的他们在高中之后生活有了怎样的改观。他们于2005年在温哥华结婚。在视频中,他们在镜头前讲述了他们如何求婚,如何成为父母,如何接受彼此的家庭。“我们在一起的生活很快乐,”米勒在视频结尾说道。萨维奇又加上一句:“你也可以有这样快乐的生活。”然后萨维奇在9月21日把视频上传到了互联网。不到两个月,就有一万多个视频出现,都是其他人讲述自己的类似故事的,而原视频也被观看了三千五百多万次。把这一系列编纂成的“未来会更好”的书还曾经登上了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榜。五月份的时候,谷歌浏览器的广告中还出现了这个计划的宣传活动。
“未来会更好”计划,实际上维护的是稳定的婚姻家庭。它是对同性恋少年的承诺,让他们明白,只要能挺过现在受的欺负,他们长大后就能和伴侣一起生活,组建家庭。对萨维奇来说,终极目标永远是维持实现稳定家庭的可能性,不论是对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他在支持家庭稳定方面有非常激烈的言辞,如果你忽视他习惯性的渎神言论,萨维奇的话听起来甚至像右派天主教募捐的信件。
那么萨维奇又怎么变成了一个单偶制的怀疑者呢?他最初写《萨维奇谈情说爱》的时候,这还只是一个滑稽专栏。四月份我们在西雅图见面的时候,萨维奇告诉我,他当时意在“像异性恋取向的专栏作家攻击同性恋那样去对待异性恋”。但是他后来很快就意识到,他的读者开始向他求助,帮他们拯救爱情生活,而不是性生活。
今天,《萨维奇谈情说爱》谈论的更多是婚恋话题而不是性爱话题,这也显示了作者帮助维持良好伴侣关系的意图。性的满足固然重要,但是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它,家庭关系更容易破裂。为了两个人能在一起生活,而不只是为了肉体的享受,萨维奇提出了著名的口号“三个应当”:伴侣应当忠诚、乐于奉献、包容忍耐。如果他们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那么也许他们应该挣脱婚姻的束缚,如果这种做法能够维持婚姻稳定的话。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从政坛性丑闻看美国婚姻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