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从“八女捆绑游街”看底层碎片化

王攀
广东番禺八名女工去广州先烈东路万佳服装批发广场买衣服,被保安当成小偷捆绑殴打并在市场内游街示众。双方已达成赔偿协议,广场管理处向每位女工赔偿9000元,要求女工不得向媒体宣扬此事。(8月3 新快报》)
城市底层构成有三:一是国企下岗职工,二是外来农民工,三是失业大学生。八名捆绑游街示众的女工也好,二十多名打人抓人的保安也罢,都同属城市底层的第二类,原本应当惺惺相惜,现在却相煎太急。有学者指出中国社会“上层阶级化,底层碎片化”。上层权力精英与专业精英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底层虽利益不保,却形不成集体意识。发生在广州番禺的八女捆绑游街事件,是底层碎片化的又一例证。
虽然很多保安和很多女工一样,都来自农村,都属于城市最底层,虽然身份一样,处境一致,但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共同利益,进而对相同的身份难有相同认同。不仅没有共同利益,相反,他们还有负利益,保安要通过对疑似小偷的八名女工下狠手,才可以证明完成安保任务,从而保住自己的饭碗。于是,他们对八名女工“二话不说上去就打”、捆绑双手、用报纸堵嘴、游行示众……在他们眼里,是不是一样的身份、处境等不再重要。
在这场捆绑游街的闹剧中,女工是受害者,施暴的保安也同样是受害者——在当事物业公司赔偿之后,他们也面临着被开除的结局。同样身份、同样处境的保安和女工,却相互仇恨甚至相互伤害。缺乏身份的集体感知,缺乏对相同境遇的怜悯,这种碎片化只能造成底层的“互害”现象。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底层越来越分散、越来越碎片化,权利也越来越容易被伤害。

钅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从“八女捆绑游街”看底层碎片化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