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民主阿婆」的民主含金量/吳然亦

香港政坛反对派为了争夺区议会几个议席而相互狙击之「狼」,看来是真的来了。继「教父」李柱铭日前在民主党誓师大会上以「朋友」的名义「希望同路人趁有时间停一停、谂一谂」,呼吁盟友停止狙击民主党候选人之后,「民主阿婆」陈方安生亦在为公民党候选人撑场时表示,「泛民应该团结,狙击这种行为,是绝大部分市民都不会认同的,若泛民都不团结,怎叫市民支持泛民」?
自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获末代港督彭定康委任为布政司以来,陈方安生女士一直都风头甚劲。挟香港第一位华人布政司的「荣衔」,她曾获美国新闻周刊封为「香港铁娘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香港回归大典上,在左右两边中国政府官员和英国政府官员座位中间过道上方,她代表要恪守中立的香港公务员独自就座,身穿一件纯中国红上衣,四颗金黄色的纽扣加上一枚也是金黄色的圆形大胸针,俨然就是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不久,连「令寿堂」也被包装成「爱国老人」,挂上铜紫荆星了。陈太担任首届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之时,因为「坚守香港的价值观」而被传媒称为「香港良心」。据她后来自称因为不满特首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而于二零零一年四月辞职。在她提前退休之时,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令香港失去了在政府内最有权力维护公民自由和法治的人,是香港自治再无保障之讯号」。离开政府之后,她一度被认为是香港反对派「共主」的最佳人选。谁知她因为退休后一反为官时的「民主冷感」而经常高调鼓吹普选、批评政府施政以及参加七一游行,而被内地学者斥为「不甘寂寞」,被政治盟友讥为「忽然民主」,被政坛对手称为「港英余孽」,被市民归为「搞事四人帮」之一。二零零七年,她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竞选立法会议员时,被人揭出游行「离队恤发」和置业「十成按揭」丑闻。诸如此类的毁誉,如影随形,几乎她每次现身公众场合,必有新称号加身。
当然,这些或正或负的评价,笔者看来,大都有「过誉」或「过毁」之嫌,唯「忽然民主」,却是正确。虽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但英国的民主,并非普施于其子民。英国祖家子民享受的民主,其殖民地子民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时的香港人不但没有选举权,甚至在祖家被选民唾弃的彭定康也可以获女皇陛下的指派来香港管治她的殖民地子民。于是,即使陈方安生和李柱铭之流的今日香港「民主精英」,在港英时代绝口不提民主,也就让人不觉奇怪了。即使现在香港那些言必称「民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何尝又不是「忽然民主」?早几日或迟几日打出「民主」旗号,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至于陈方安生所得的「民主阿婆」称呼,则似有更深入探讨的必要。以其七十二岁的高龄,「阿婆」固然不假,但「民主」的含金量则真的值得怀疑。她的「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在其晋身立法会后曾引起一点风波,被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解读为「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质疑她把英国的殖民统治也理解为民主。虽然她自己解释其意是「没有民主和公义,弱势社群便得不到照顾」,但我觉得,曾局长对她原话意思的理解错不到哪里里去,无非就是「港英时期没有民主也可搞好民生,而今天则是要搞好民生必先实行民主」。她把民主和民生如此捆绑在一起,的确反映出这位曾先后出任政府高官和民意代表的香港政客,对民主与民生关系理解的前后矛盾。不过,「港英权贵」和「港英余孽」的身份毕竟不同,闹出「今日的我反对昨日的我」这样的笑话也是可以理解的。昔日的中华帝国,皇帝一人独裁,是不知民主为何物的,但并不妨碍它曾出现过汉武、唐玄及清康雍干等当时独步全球的盛世。当今之世,实行民主政制却让国民食不果腹的,大有国在。美国是今日世界的「民主警察」,又是唯一超强,应该算是陈方安生「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的典范了吧,但事实又如何呢?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然而,也是其民主制度显然存在极大缺陷的时期,否则又何来那个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到现在,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高度成熟,国家却深陷民生危机,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数以百万计儿童要饿肚子上床,国债高到濒临违约边缘。可见,有民主的未必就有民生,能改善民生的也不是一定非民主不可。而陈方安生这位「阿婆」的「民主」,不过是拾人牙慧、别有所图罢了。
香港政坛反对派为了争夺区议会几个议席而相互狙击之「狼」,看来是真的来了。继「教父」李柱铭日前在民主党誓师大会上以「朋友」的名义「希望同路人趁有时间停一停、谂一谂」,呼吁盟友停止狙击民主党候选人之后,「民主阿婆」陈方安生亦在为公民党候选人撑场时表示,「泛民应该团结,狙击这种行为,是绝大部分市民都不会认同的,若泛民都不团结,怎叫市民支持泛民」?
自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获末代港督彭定康委任为布政司以来,陈方安生女士一直都风头甚劲。挟香港第一位华人布政司的「荣衔」,她曾获美国新闻周刊封为「香港铁娘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香港回归大典上,在左右两边中国政府官员和英国政府官员座位中间过道上方,她代表要恪守中立的香港公务员独自就座,身穿一件纯中国红上衣,四颗金黄色的纽扣加上一枚也是金黄色的圆形大胸针,俨然就是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不久,连「令寿堂」也被包装成「爱国老人」,挂上铜紫荆星了。陈太担任首届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之时,因为「坚守香港的价值观」而被传媒称为「香港良心」。据她后来自称因为不满特首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而于二零零一年四月辞职。在她提前退休之时,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令香港失去了在政府内最有权力维护公民自由和法治的人,是香港自治再无保障之讯号」。离开政府之后,她一度被认为是香港反对派「共主」的最佳人选。谁知她因为退休后一反为官时的「民主冷感」而经常高调鼓吹普选、批评政府施政以及参加七一游行,而被内地学者斥为「不甘寂寞」,被政治盟友讥为「忽然民主」,被政坛对手称为「港英余孽」,被市民归为「搞事四人帮」之一。二零零七年,她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竞选立法会议员时,被人揭出游行「离队恤发」和置业「十成按揭」丑闻。诸如此类的毁誉,如影随形,几乎她每次现身公众场合,必有新称号加身。
当然,这些或正或负的评价,笔者看来,大都有「过誉」或「过毁」之嫌,唯「忽然民主」,却是正确。虽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但英国的民主,并非普施于其子民。英国祖家子民享受的民主,其殖民地子民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时的香港人不但没有选举权,甚至在祖家被选民唾弃的彭定康也可以获女皇陛下的指派来香港管治她的殖民地子民。于是,即使陈方安生和李柱铭之流的今日香港「民主精英」,在港英时代绝口不提民主,也就让人不觉奇怪了。即使现在香港那些言必称「民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何尝又不是「忽然民主」?早几日或迟几日打出「民主」旗号,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至于陈方安生所得的「民主阿婆」称呼,则似有更深入探讨的必要。以其七十二岁的高龄,「阿婆」固然不假,但「民主」的含金量则真的值得怀疑。她的「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在其晋身立法会后曾引起一点风波,被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解读为「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质疑她把英国的殖民统治也理解为民主。虽然她自己解释其意是「没有民主和公义,弱势社群便得不到照顾」,但我觉得,曾局长对她原话意思的理解错不到哪里里去,无非就是「港英时期没有民主也可搞好民生,而今天则是要搞好民生必先实行民主」。她把民主和民生如此捆绑在一起,的确反映出这位曾先后出任政府高官和民意代表的香港政客,对民主与民生关系理解的前后矛盾。不过,「港英权贵」和「港英余孽」的身份毕竟不同,闹出「今日的我反对昨日的我」这样的笑话也是可以理解的。昔日的中华帝国,皇帝一人独裁,是不知民主为何物的,但并不妨碍它曾出现过汉武、唐玄及清康雍干等当时独步全球的盛世。当今之世,实行民主政制却让国民食不果腹的,大有国在。美国是今日世界的「民主警察」,又是唯一超强,应该算是陈方安生「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的典范了吧,但事实又如何呢?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然而,也是其民主制度显然存在极大缺陷的时期,否则又何来那个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到现在,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高度成熟,国家却深陷民生危机,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数以百万计儿童要饿肚子上床,国债高到濒临违约边缘。可见,有民主的未必就有民生,能改善民生的也不是一定非民主不可。而陈方安生这位「阿婆」的「民主」,不过是拾人牙慧、别有所图罢了。
香港政坛反对派为了争夺区议会几个议席而相互狙击之「狼」,看来是真的来了。继「教父」李柱铭日前在民主党誓师大会上以「朋友」的名义「希望同路人趁有时间停一停、谂一谂」,呼吁盟友停止狙击民主党候选人之后,「民主阿婆」陈方安生亦在为公民党候选人撑场时表示,「泛民应该团结,狙击这种行为,是绝大部分市民都不会认同的,若泛民都不团结,怎叫市民支持泛民」?
自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获末代港督彭定康委任为布政司以来,陈方安生女士一直都风头甚劲。挟香港第一位华人布政司的「荣衔」,她曾获美国新闻周刊封为「香港铁娘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香港回归大典上,在左右两边中国政府官员和英国政府官员座位中间过道上方,她代表要恪守中立的香港公务员独自就座,身穿一件纯中国红上衣,四颗金黄色的纽扣加上一枚也是金黄色的圆形大胸针,俨然就是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不久,连「令寿堂」也被包装成「爱国老人」,挂上铜紫荆星了。陈太担任首届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之时,因为「坚守香港的价值观」而被传媒称为「香港良心」。据她后来自称因为不满特首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而于二零零一年四月辞职。在她提前退休之时,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令香港失去了在政府内最有权力维护公民自由和法治的人,是香港自治再无保障之讯号」。离开政府之后,她一度被认为是香港反对派「共主」的最佳人选。谁知她因为退休后一反为官时的「民主冷感」而经常高调鼓吹普选、批评政府施政以及参加七一游行,而被内地学者斥为「不甘寂寞」,被政治盟友讥为「忽然民主」,被政坛对手称为「港英余孽」,被市民归为「搞事四人帮」之一。二零零七年,她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竞选立法会议员时,被人揭出游行「离队恤发」和置业「十成按揭」丑闻。诸如此类的毁誉,如影随形,几乎她每次现身公众场合,必有新称号加身。
当然,这些或正或负的评价,笔者看来,大都有「过誉」或「过毁」之嫌,唯「忽然民主」,却是正确。虽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但英国的民主,并非普施于其子民。英国祖家子民享受的民主,其殖民地子民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时的香港人不但没有选举权,甚至在祖家被选民唾弃的彭定康也可以获女皇陛下的指派来香港管治她的殖民地子民。于是,即使陈方安生和李柱铭之流的今日香港「民主精英」,在港英时代绝口不提民主,也就让人不觉奇怪了。即使现在香港那些言必称「民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何尝又不是「忽然民主」?早几日或迟几日打出「民主」旗号,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至于陈方安生所得的「民主阿婆」称呼,则似有更深入探讨的必要。以其七十二岁的高龄,「阿婆」固然不假,但「民主」的含金量则真的值得怀疑。她的「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在其晋身立法会后曾引起一点风波,被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解读为「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质疑她把英国的殖民统治也理解为民主。虽然她自己解释其意是「没有民主和公义,弱势社群便得不到照顾」,但我觉得,曾局长对她原话意思的理解错不到哪里里去,无非就是「港英时期没有民主也可搞好民生,而今天则是要搞好民生必先实行民主」。她把民主和民生如此捆绑在一起,的确反映出这位曾先后出任政府高官和民意代表的香港政客,对民主与民生关系理解的前后矛盾。不过,「港英权贵」和「港英余孽」的身份毕竟不同,闹出「今日的我反对昨日的我」这样的笑话也是可以理解的。昔日的中华帝国,皇帝一人独裁,是不知民主为何物的,但并不妨碍它曾出现过汉武、唐玄及清康雍干等当时独步全球的盛世。当今之世,实行民主政制却让国民食不果腹的,大有国在。美国是今日世界的「民主警察」,又是唯一超强,应该算是陈方安生「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论的典范了吧,但事实又如何呢?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然而,也是其民主制度显然存在极大缺陷的时期,否则又何来那个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到现在,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高度成熟,国家却深陷民生危机,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数以百万计儿童要饿肚子上床,国债高到濒临违约边缘。可见,有民主的未必就有民生,能改善民生的也不是一定非民主不可。而陈方安生这位「阿婆」的「民主」,不过是拾人牙慧、别有所图罢了。
「四万」笑容可以依旧,身份、立场却早已不同,政治影响力更日渐消减,陈方安生女士从「香港良心」蜕变为「搞事四人帮」,正是香港政局演化的一个缩影。本身在地区力就不多的公民党,想到请她出山呼吁团结、争取选票,我实在猜不透他们的理由何在。

⒃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民主阿婆」的民主含金量/吳然亦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