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有关跨国公司在中国不守诚信、虚假经营、大肆行贿、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报道屡见媒体,包括:锦湖轮胎事件、家乐福和沃尔玛等超市价格欺诈事件、美国康菲石油渤海湾漏油事件、重庆市沃尔玛超市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冒充高价“绿色猪肉”事件、婴儿洗发精“含有致癌物”事件、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关部员工因涉嫌贪污腐败和行贿事件、阿迪达斯履行社会责任垫底事件……这些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已变成“坏”公司,其形象也在国人心中大打折扣。从而,也不由得让广大国人心中泛起一个疑问:为何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变坏呢?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企业天生是追逐利润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其目的也是想方设法在中国赚取更多的利润。然而,经济学常识亦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行为要受其所在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着企业的成本函数或收益函数,理性的企业通过分析各种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来决定其在一个环境下的选择和行为。我想,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有恃无恐,公然作恶,欺诈中国消费者和践踏中国法律,正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出了问题,使得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就变坏。
第一,法律不健全。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间不长,而且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也不长,中国当前许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建立健全,即便成为法律,但很多标准太“宽大”,哪怕别人的一些行为是有损国人利益、健康的,按照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仍然是合法、达标的(比如强生卷入“致癌门”之后,强生全球创新中心亚太区研究与开发部副总裁吴冬11月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说,强生的配方是根据不同国家法规要求而制定的,你们怀疑强生婴幼儿卫浴产品甲醛过高,但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组织抽检的结果显示,甲醛含量比国家标准还低很多);而且一些法律法规严重缺乏操作性,难以确立赔偿标准和惩罚标准(如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就是这样的一个法律,因此,在对康菲石油的索赔中,很多方面找不到相对应的法律依据)。
第二,商业环境自身有污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商业腐败泛滥。由于权力嵌入市场的诸多方面,为寻找权力租金,许多领域的商业资本和权力相勾结,从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商业采购、销售、市场准入、质量监管和检测、卫生防疫、税收征取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腐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遵循这些“潜规则”,依附于权力及其带来的保护。二是企业竞争手段恶劣。在国内,很多企业不讲商业诚信,各种不道德的竞争手段肆意横行,假冒伪劣泛滥、黑市成分、垄断企业欺行霸市(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的断油断气),为站稳脚跟和赢得竞争,一些跨国企业也不得不采取非道德非诚信的竞争行为。三是不讲诚信。在中国,很多本土企业不讲诚信,随意违背契约,尤其是在债务环节,很多企业恣意拖欠银行或其他债权人的款项。这种不讲诚信的风气无疑也会影响到跨国公司,诱使其不讲诚信。四是创新得不到应用的尊重和保护。由于缺乏对创新的有效保护,一些具有良好市场“钱”景的创新一旦问世,会很快就被复制,导致创新企业不仅没有获得市场势力,反而背负了巨额包袱。五是不负社会责任。总体来说,中国的企业多数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对跨国公司产生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其进入中国后,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就像一个大“酱缸”,无论是谁,跳进酱缸,哪有不被染黑的?
第三,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为促进辖区的GDP快速增长,从而获取较好的政绩,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只要资本愿意来,哪怕受点儿委屈也都可以忍了,即便是跨国公司的恶行,亦可以抱以最大的宽容。因此,一旦某地的跨国公司不守诚信经营之道,采取一些“坏”的经营行为,地方政府也习惯于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来应对,而不是对其采取较重的惩罚,加大那些作恶的跨国公司的坏行为之成本,从而抑制其进一步变坏。而跨国公司在其本国,一旦作假作恶,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因此,在其本国,它只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是不敢变坏和作恶的。
第四,消费者维权意识不高和选择的无奈。作为一个整体,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高。很多消费者,在受到跨国公司欺诈后,都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而不是用法律的手段对那些作假作恶的跨国公司进行诉讼,要其进行高额的赔付;而且,由于集体行动的困难,中国的消费者也很难组织起来,共同讨伐那些“变坏”了的跨国公司。无奈指的是由于国内市场的不健全,很多方面并未出现替代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导致消费者不得不依附于跨国公司。比如说,如果沃尔玛、强生作假作恶,我们就不买沃尔玛、强生的产品,但谁保证别的地方买的就一定是真的?
当然,在批评国内的环境因素不佳时,也有充足的理由来怀疑跨国公司的本性究竟是怎样的:如果你们本性是好的,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具有纯洁的道德基因,那为什么在中国会变坏呢?是不是你们本身就带有恶的基因?
然而,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本或企业从来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无所谓有没有道德基因,它之所以变好,是因为环境使其不敢作恶、不得不变好。所以,当我们骂跨国公司“心太黑”、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应该多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把别人也变成了坏人?
э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为何一些跨国公司到中国后会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