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专版(第二期)
国学讲坛:走近《论语》(一)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编者按:世界十大历史名人1孔子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哥白尼5牛顿6达尔文7培根8阿奎拿9伏尔泰10康德)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书籍,《论语》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品读和学习。以下,我将选取《论语》中的一些片段,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孔子和《论语》。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要谨慎而诚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博爱);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评析】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2000年前就有这样伟大的见解,不愧大教育家!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知识学习只是第二位的,这对于解决当今中国教育只重书本知识而忽视人格培养的不良现状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国民道德与国民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策法令去引导,用刑法来约束,老百姓虽能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用礼仪去约束,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能够自律。”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法律是不能取代道德的。这点对于解决现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很有启发。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间;四十岁(因为掌握了大量知识)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的做事却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许多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附录—你或许不知道: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1984年,美国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而在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同样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首位。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孔子日”,以纪念这位对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负责起草议案的议员表示,中华民族悠远、灿烂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内涵,孔子完善的教学思想,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