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国学专版(第六期)

国学专版(第六期)

2012\4\30,主编:高翊凯

国学讲坛:走进《论语》(五)

2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却不能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分析】 “君子忧道不忧贫”,担忧什么,也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然,这里不能绝对化为君子只关注义而不考虑利)。这一章讲到的修德、求学、徙义、改过也是我们应当注意和担忧的问题。

2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无法领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出其余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分析】这一章谈谈到了孔子的教育方法。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种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至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成语“举一反三”的来源。这里讲的“隅”(本义即角),应当是平行四边形中的,否则就不能说通。也有人认为“隅”不应按本义讲作角,而是引申作“某个方面”,即“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多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三”作“多”讲,亦通。*笔者在本栏目的编写中,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通常选用我认为较为合适的那一个,对于其他的解释,如果有需要,我也会加以说明。)

24、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没有吃饱过。

【分析】有丧事,即有亲人死去,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由于同情失去亲人的人,食欲不振,无心饮食,故而“未尝饱也”。这是一种推己及人、感同身受的人文精神,是仁爱的体现,反映了孔子本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以前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涌起一阵感动,这也是我选用此句的原因。

2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

【分析】 难道只有豪宅名车、花天酒地才是快乐?过一种简单、朴素、恬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快乐!刘禹锡所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是如此。 富贵固然是人之所欲,然而关键在于是否合“义”,是否对得起良心,若是不义之财、不义之富贵,对君子来说也只是如“浮云”一般,毫无意义。

26、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我“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感到疲倦,(对于我)也就可以这样说吧。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们学不到的。
【分析】这就是圣贤的谦逊精神!“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又有几人能做到?公西华说的没错啊!

{编者的话:历时五个月的《走进<论语>》系列终于结束了!在这五个月中,我一共为大家分享了《论语》中的26则,内容跨度从学而篇第一始到述而篇第七终。由于只涉及了二十篇中的七篇,因此未能全面的反映孔子的思想,请见谅!想更多了解的朋友请阅读《论语》全书。《论语》一书的版本极多,受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只阅读了其中的几个版本,因此以下观点仅供参考:就我本人的经验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由徐志刚先生译注的《论语通译》(大陆《教育部高中语文推荐书目》系列)译注较为通俗易懂,适合于普通读者或初学者;目前大陆流传和使用最多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语译注》,大陆学界评价很高,但我个人认为此书水平整体上较为一般,称不上杰作;大陆近年来新出的大多数《论语》版本质量都不算好,有的甚至很差,似乎是个出版社就要搞一本《论语》,建议非可靠出版社可靠注者不要购买,至少不要盲信;另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的毛子水先生译注的《论语今注今译》,此书我没有读过,但我有一个可靠的朋友曾多次推荐,因此我也推荐给大家,可供学习;本人的国学老师周祖庠先生也写了一个《论语》注本,目前还没有出版,预计近年会出,我敢以人格担保周先生的水平及该书的质量,如果该书出版,大家可以购买阅读。}

(接下)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国学专版(第六期)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