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1)。可道(2)。非常道(3)。名(4)。可名(5)。非常名(6)。无(7)。名天地之始(8)。有(9)。名万物之母(10)。故常(11)无欲(12)以观其妙(13)。常有欲(14)以观其窍(15),此两者同出(16)而异名(17)。同(18)谓之玄(19)。玄之又玄(20)。众妙(21)之门(22)。
注解(1)道;先天之先,一本独湛,无称无谓,无如何,无似像,无欲无想,无善无恶,无明无暗,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之道。
(2)可道;造化全而品第显,普慈今世,恩泽万象,幻显真隐,名像昭然。无形而生育天地,无情而运引日月,无名而长养万物。清浊动静,降本流末,妙用无穷之道。
(3)非常道;同而不共,贞德自在,不落于无,不落于空,不著于名,不著于相。隐于物而显于物,但不生物,不生于物。独慈后世,古有永恒,清静自然,反本还原之道。
(4)名;命也、有也、命有也。原有古有,本然自立自存,超绝独一之真有也。
(5)可名;幻想昭然,名以形质而暂存之幻有,可能可有之命名。
(6)非常名;其有依本然之有而有,显本然之幻有而有,其在显于万物而在,其在摄万物之在而在,其名本然之名,而非幻象幻有之名,隐显交变,去伪存真之有也。
(7)无;虚也、空也、虚空也。虚者,不受于形而存在也,其指时间也。空者,不淆于质而存在也,其指空间也。
(8)名天地之始;名.命也,令出也。天地者,阴阳也,始. 初生也。令出天地(阴阳)的初生。
(9)有;形也、质也、形质也。形者,依三维而立也。质者;依始终而存在。指幻象状态。
(10)名万物之母;万物者,众生也。母者,其依所出,所生也。令众生出生之所在。
(11)常;复命归真之状态也,万物生灭始终之则也。
(12)无欲;处虚空之境,不著于念想,抱元守一之也。
(13)以观其妙;观者,真心感应也,其妙;道之精微化育之则。
(14)有欲;存形质之地,执至善之心,守中庸之法也。
(15)以观其窍;其窍 、道之根本归藏之所。
(16)同出;来源、归宿、本性、无异、唯一也。
(17)异名;不同于所用。名;令出、使出。不同;作用不同。
(18)同;人,事,物。其形质生灭,作用显化,归根复命,反本还原之一概也,总括也,归并也。
(19) 谓之玄;叫做隐藏的贞德。
(20)玄之又玄;隐藏的贞德上更加隐藏的道德。
(21)众妙;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本性。
(22)门;出入之所,来源和归宿之处。
直译;他是那个道,其妙用无穷,却不著名相,清静自然。(他)本然独立古有永恒却使幻象昭然,显示他的实有实在。他使天地从虚空中初生,他使万物依形质而立。因此,(要)复命归真,(就要)处虚空之境,不著念想,用真心感应他的精微化育之则,(要)复命归真,(就要)存形质之地,执至善之心感应他的根本归藏之所。这两条道路,来源和归宿是唯一无异的,只是作用不同(罢了)。(归跟复命和反本还原)都叫做隐藏的贞德,隐藏的贞德上更加隐藏的道德,就是一切的根本性的来源和归宿之处。
释义;阐明道的三个境界;第一个道;指本然本体而言,“独立而不改”之义。第二个道;指妙用而言,显然名相,万物并作之义。第三个道指本然固有之德性而言,即“得一以清,以宁、以灵……”之数一之义。其名也,相对于三品,而无名,可名,非常名也,同时;又概括了三品的不同与同,交变之中隐含不变,复命归真与反本还原,是道的宗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道德经》首章译注——之认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