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博客: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

博客: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这番表态,令外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只是,在大部制,城镇化,财税体制等这些被热议的话题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推动改革的突破口?

从新任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任之初颁布的改革工作作风八条新规,到其重踏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之路,其中传递出的改革信号不言而喻.但对于改革方案如何顶层设计,改革是多管齐下抑或火力集中,研究宏观政策的专家们却有如雾里看花.

"包括新一代领导人,上下都想要改革,不改革,中国没出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夏斌称,"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改?怎么布置?怎么要求政府各个部门一步步往前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也指出,中国绝不能把已经取得的成果看成是目标模式.如果不继续改革,接下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改,领导人必须懂得这一点,"拖延改革是替改革增加困难,现在还是改革的时候."

尽管11月的多项经济指标均确认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但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带来的收入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等,使得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最大考验.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此前曾表示,期待中国能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新一轮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踏上全面推进改革的征途.

**大力推进城镇化**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无路可循,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现在水深了,水深了以后摸不着石头怎么办?或者是在河床里的石头分布不均匀,摸着摸着又回来了怎么办?"厉以宁称,"这种情况一定要顶层设计,要统筹安排,要通盘考虑,要有战略家的眼光."

他认为,中国顶层设计改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大突破包括明确承包期70年不变,林地可以抵押,以及林权承包到户,极大激活了农民的积极性.

至于中国新一届政府力推的城镇化,厉以宁则建议,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应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他解释称,老城区是历史形成的要改造,要把老城区改变为商业区、服务区和适合人居住的居民区;新城区则是工业化,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同时老城区的工厂也要搬过来;至于新社区,就是新农村,但要在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一体化,这就是中国城镇化的一部分.

夏斌则提到,城镇化的问题是一系列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的"抓手".是一个战略任务目标,而不是现在对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它没法一下子实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他认为,城镇化不是仅让农民进城的户籍问题,是要享受市场待遇,涉及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说穿了是钱的问题,是财政拿钱的问题.地方财政能不能拿?怎么拿?"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51.3%,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的水平相比依然滞后,未来还有20%-30%的提升空间,2亿到3亿人口还要涌入城市.

据有关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未来7-8年,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包括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将超过40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大约需要支付15-20万亿,若要不断提高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支出总额可能会不断膨胀.

**国企改革,打破垄断**

而对国企垄断,应降低其市场份额的批评声亦不绝于耳,尤其是围绕中国此前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落实不尽人意,呼吁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并建议将出售的股权收入用于补充中国社保资金和应对老龄化社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博客: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