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祭祀表达恭敬、感恩、反省和许愿当今过年「求神拜佛」演变成「贿赂文化」 过中国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网路图片)
过中国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敬天信神,感恩知报、贺岁祈福、团圆喜庆,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集中体现了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
天人合一新年起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境界得以升华。除了 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外,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即「观天道以应人道」,节日中,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种仪典达到与神明沟通的美好愿望,希望尽人事以法天德,做人要像天那样刚健、胸怀博大;像地那样厚德载物。 新年起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
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就有新春扫尘,除陈布新,祭拜天地等过年风俗。这一天有「三元」之殊(日之元、月之元和岁之元)。
人们获得一年丰收的喜悦后,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
新年各种庆祝活动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代天子都会在元日里祭天和祭祖;民间也有着一系列祭祀活动。 辞旧迎新「敬神」礼俗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也不会忘记有功于人间的诸多神明,以各种不同的祭祀回报他们。
古诗中描述了「敬神」礼俗的代代传承和各种庆祝场面。如描写祭灶风俗的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范成大《祭灶诗》)。
描写扫尘风俗的有:「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蔡云《吴歈》),清理环境,更荡涤心灵的灰尘,才能和神明沟通,与天地同在。 描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描写正月初一的庆贺场面和礼仪:「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细致的描述了待第一声鸡啼响起,街上鞭炮齐鸣,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然后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感恩
华夏礼仪极重祭祀,祭祀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感恩和诚敬。《礼记•祭统》记载:「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传统祭祀文化重视祭祀的教化功能,视其为人伦教化的根本办法,说祭祀是「教之本」、「教之至也」。
可见社会教化随祭祀仪式的完成而完成。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在民间的主要传承形式之一,不仅在于其对经典文明的代代传承;更在于其能够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人们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顿。 《礼记•郊特性》记载:「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于祖,郊之祭也,本反始也。」司马迁也说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古来敬天祭祖实质提示人们:敬天,人之本也,要敬奉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祭祖,人之源也,要不忘祖先,做人要知本知源,才能生生不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國傳統過年「敬天信神 感恩知報 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