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故乡是一桌丰盛的饭菜;长大了,乡愁是一段归家的旅程。新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多陪陪爸妈吃吃饭,唠唠嗑,是游子心中不变的幸福。
然而,最近一些中老年网友的“吐槽”,却让记者心中咯噔了一下:好不容易把孩子盼回来了,他们不是和同学聚会,就是一个人玩手机、刷微博,我们连句话都插不上,真是“敢怒而不敢言”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两代人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无可厚非。然而,就如同许多在外的游子不管多难都要买到回家的车票一样,对于数量日益庞大的“留守父母”而言,他们又何尝不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在外奔波的心肝宝贝能在一年有限的假期中,多听几句妈妈准备的唠叨,吃几口爸爸张罗的饭菜。
有人可能会说,回家后扑面而来的关于“催婚”“催生”的“拷问”实在“伤不起”。其实就记者的观察而言,大多数父母不过是嘴上说说自己的看法,内心中能够理解并支持子女的选择。何况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整天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应对各种身不由己的应酬,回家后能听到父母一声发自内心的催促,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近年来,一道“算术题”在网上蹿红: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聚会应酬和睡觉等时间,30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约只有720小时,也就是1个月。然而另一个实实在在的数据却是: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40%以上子女不在身边。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异地就业率的提高,让子女为老人提供精神关爱的能力日益薄弱。其实对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而言,需要的不是大包小包的礼物,而是心灵的沟通。在去年国家公布的“新24孝”中,“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赫然在列,记者以为,过年了,少开“派对”多陪父母吃饭,少玩手机多陪父母唠嗑,这正是对牵挂自己的父母最大的尊重和关爱。
过年回家,多陪陪咱爸咱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又要告别爹妈 中国1.7亿老人40%子女不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