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为了习近平这顿包子 中国人足足等了六十多年

                  

为了习近平这顿包子 中国人足足等了六十多年

据新华视点转引@四海微传播消息,习近平28日下午来到庆丰包子铺,亲自排队买单用餐。继拜登套餐和卡梅伦火锅之后,中国人终于不再望梅止渴般围观外国领导人的亲民秀了。以后中国人进入饭馆之后也可以说,“来一份习近平包子套餐”。
  当外国人领导人亲民秀早已是一种正常的政治生态。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这种常态化的动作却撩拨着中国人的心。固然这种“亲民秀”秀的成分更大,但是中国人很渴望他能够在中国上演。因为这种姿态本身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就意味着极大的政治进步。习近平吃包子算是真切地回应了民众的诉求,是对民意的一种尊重。
  中国人为了这一顿包子等了六十多年。中国的领导人也为这一步努力了六十多年。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领导人从政治上的神变为政治常人,领导人也在通过一系列的亲民动作完成了自身的政治祛魅。
  在过去六十年多年里,中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有了巨大的变迁,从一个政治神人向政治权威转向,又从政治权威走向了政治常人。于政治常人习近平而言,更新宣传范式就不是一项加分项,而是必答题。
  可以说,最近这十多年,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走的更快些。这种快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人们推进着亲民范式更新步伐。另一方面,民间也在进行祛魅和存真的动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构建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特点的政治形象。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建国五十年大庆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员是站在城楼上观看晚会的。而到了六十年大庆时,九位常委走下天安门城楼与民众一起载歌载舞。人们还会记得,李克强在探访民情时差点滑倒的镜头和光屁股小孩的抢镜画面。这些画面不仅不会有违和感,反而更有一丝亲近和真实。
  在领导人的调研时,这种反应领导人真性情和真实感的镜头也越来越多。譬如胡锦涛在考察贵州时,抚摸课桌的画面。习近平在与湖北考察时,自己打算卷着裤腿与工人聊天。上述这些镜头正在构建着一个与传统不同的领导人形象。
  在民间方面,从当年的什锦八宝饭社区到@学习粉丝团等各种领导人的粉丝微博。借由网络的发达,民间也深度的参与到领导人形象的构建中。他们通过第一现场的镜头,褪去了官媒的滤镜,让形象更加真实和生动。他们通过卡通等多种手法,让领导人也更接地气。
  新一代领导人所面临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是一群不一样的国民。民众对于他们的要求既复杂而又简单。他们有可能对于一个亲民举动而深感欣慰,也会对于户籍制度等改革言语犀利。这种诉求复杂和简单是现实国情的投射。
  无论如何,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启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并切入国际的轨道。在中国,一旦要下决心做一件事情,进程的速度和展现的效果就不会成为大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代在这一方面会表现的更好。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为了习近平这顿包子 中国人足足等了六十多年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