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近日又一次登上美国媒体。16号,陈光标在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称将为1000名美国穷人及流浪汉提供免费午餐和300美元援助金。《纽约时报》中英双语广告称,陈光标将邀请这些穷人及流浪汉于6月25日中午11:30至1:30,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船坞酒店享用免费午餐,餐后每人可以领取300美元。(6月18日《华商报》)
与以往一样,陈光标再次引发关注。也同样与以往一样,陈光标在国外媒体上做的广告又是中英双语版。这让人有点奇怪,陈光标在美国的报纸上登广告,征集的对象是美国的穷人和流浪者,可为什么既有英文又有中文呢?这到底是怕美国的穷人和流浪汉看不懂呢,还是怕中国人看不懂呢?不得而知。
虽然批评陈光标会有一定的道德风险,毕竟很多人会说,人家拿的是真金白银,你有本事你也去作秀啊。
但即便如此,批评陈光标仍旧大有人在,网上就不用说了;就是主流媒体,这些年,不管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还是《时代周报》,甚至其他的媒体,都发表过对陈光标少捐、空捐,以及他公司到底怎么运作、赚钱、财务情况的调查和评论。遗憾的是,除了个别媒体为陈光标背书之外,始终没有见到有说服力的回应。
民族自信?
这一次陈光标在美国高调慈善,与网上的质疑不同,新华网一篇评论特别突兀,标题是:陈光标《纽约时报》整版广告彰显民族自信。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要是登个广告都是民族自信,那这样的民族自信也来的太容易了;再说了,凭借中国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别说美国一家报纸登广告,就是把美国所有媒体的广告都买下来,都没问题啊;可问题是,就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自信了吗?里面的荒唐不言而喻。
陈光标是一个聪明人,他总能够挠到舆论的痒处,也总能够给自己一些富丽堂皇的理由,而这些理由让他的行为获得无比的正当性,比如这一次,他在征集1000名美国穷人、流浪汉吃饭发钱的同时,又要借此弘扬雷锋精神、重塑富人形象,并且预祝南京青奥会,还有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一个邀请美国穷人、流浪汉的活动,在中国国内顿时高大上起来。
曾经,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让台湾地区的一些受助者接受不了;那么,这一次,美国民众怎么看待,美国的穷人和流浪汉,会去参加本月25号陈光标的慈善活动吗?不妨拭目以待。
但无论如何,这一行为在国内给陈光标赚足了眼球。说到这儿,您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些在国外做的广告一定要带中文的原因了吧?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陈光标的纽约时报广告为何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