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一份缅文报纸登消息说,曼德勒省99%的地方已对外国游客开放。剩下的1%是哪里呢?报纸没说。但我知道,那1%就是著名的宝石产地抹谷。
抹谷紧挨掸邦高原,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因为盛产宝石而闻名于世。为了防止宝石走私,抹谷是外国人不能随便进入的禁区,外国媒体,甚至缅甸报刊也甚少报道抹谷的情况,因此,抹谷神秘莫测,总是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出生在抹谷,青少年在那里度过,2002年回过一次,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原来有三条公路从不同方向通往抹谷:一条是东面的抹谷—皎脉公路,一条是西南面的曼德勒—抹谷公路,另一条是北面是抹谷—孟密公路。这几条路我都走过。近几年,新建了腊戍—抹谷公路,去年又新开通了从眉苗(彬乌伦)经瑙丘到抹谷的公路。
去年9月,我到仰光参加第七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后,由抹谷的朋友亲自驾小车带我进抹谷,走的是瑙丘到抹谷的新公路。
我们从曼德勒启程,穿过避暑胜地眉苗,在瑙丘附近的三岔路口旁吃过美味可口的午饭,就转人通往抹谷的公路。这是一条沥青泊油路,路面较窄,只有一车道,但路面平整,小车开得平稳,不怎么颠簸。沿途来往的汽车很少(一路上只遇到十几辆),所以很顺畅。小车开得相当快,有的路段时速达到80公里。
汽车走了不到半小时,就开始爬高山。起初山势还不怎么陡峭,但很快就进入大山。崇山峻岭,山峦重叠,小车飞快地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公路时而从山
谷底盘旋而上,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谷;时而在山脊上奔跑,两边都是山谷。
汽车开到最高点,我们停下来,回头眺望瑙丘-眉苗方向,只见层层群山就在脚下。茂密的森林,一片翠绿,山腰点缀着白云。这就是丛林密布的掸邦高原!
这里人烟稀少,沿途只经过几个小村庄,公路两旁只有几户人家。
站在这高山之巅,我想起中国远征军从曼德勒大败退的悲壮历史。据抗战史料记载,戴安澜师长率领的远征军第200师在抹谷公路附近丛林遭到侵缅日军伏击,戴师长身负重伤后壮烈牺牲。我想,远征军第200师大概就是在眼前这片广阔的崇山峻岭遭到日军伏击的。也许第200师原本想从皎脉—孟龙—抹谷公路撤退,但是,这里到处是崇山峻岭,森林茂密,雨季坡滑,越往西抹谷方向,山越高、坡越陡,谷越深,军队翻山越岭非常困难。在后有追兵、前有伏击的情况下,远征军第200师没法翻山越岭经抹谷撤退,只能从东面靠近瑙丘的地段突围。我小时曾亲眼看到,只有极少量远征军到达抹谷,他们一天都不敢停留,就匆匆忙忙从北面通往孟密的公路撤退,而日军却没追来。反而是后来日军从孟密打进抹谷,经抹谷撤退的远征军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很有可能,他们还没撤退的孟密,就在抹谷北面的高山密林中被日军消灭了。
我们只停留了片刻,饱尝了美景,留下难忘的记忆后,汽车继续在高山密林中穿行。前面还一半路程才达到抹谷。突然,汽车开进半山腰好长一段浓云密雾中,车前的能见度只有几米,汽车在云层中穿行了20多分钟,开车的朋友大声笑着说,“我们是在腾云驾雾啊!”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情景,真是犹如进入仙境。
这条新开的公路在孟龙附近与原有的旧路会合。这里是我幼年到过的地方,我曾和同学冬季在这里的冰冷小河里游泳。60多后,对这条路和山林还有点印象,只是黄泥路变成了泊油路,树林更茂密了。
继续在群山中翻越了两个小时后,终于在一山巅之处远望到抹谷。抹谷的远景显得有点朦胧,西面最高山的半山腰上,还飘着白色的云带。这座闻名于世的宝石城,处在四面环山的狭长盆地上,东有基尼山(赤铜山,海拔6733英尺),北有当迷山(黑山,海拔7544英尺),西有宾固山(蜘蛛山,海拔5345英尺),南有廷修山(松树山,海拔5606英尺)。抹谷东部市区南北长六、七公里,东西宽不到一公里。市区中心有一个因为开采宝石而形成的湖泊,湖水清澈。四面环山,青山绿水,处处佛塔,形成非常秀丽的画面。
本想从从远处拍下抹谷的远景照片,但因路旁茂密的树枝挡住视线而拍不成。
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车,终于进入抹谷市区。因刚刚下过大雨,公路斜坡上还流着雨水,加上街道弯曲狭窄,我们的车只能慢慢开进市区。
此次我在抹谷住了十天。探亲访友,参观游览,或坐汽车,或骑摩托,或步行。登高山,爬山岗,拜佛寺,游景点,逛市场,嚐美食,欢乐无比,获益匪浅。
抹谷地处高原地带,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气候凉爽,空气清新,舒适宜人。此时的曼德勒,天气热得汗流浃背,一天要冲凉(即洗澡)三四次,晚上不开空调就无法入眠。然而在抹谷却非常凉快,晚上盖着厚厚的羊毛毯还觉得有点冷。
抹谷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湖水清澈,天空湛蓝,佛塔林立。爬山东面的梳子山鸟瞰抹谷全景,那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令人赞叹不已。我要永远欣赏这美景,不惜花15000元缅币,在摄影店买下抹谷全景彩色照片。后来有朋友送我长两米多的抹谷全景彩色喷画,更使我欣喜若狂。
抹谷佛塔林立,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在高山上,在乡村里,在城市中,处处有佛塔或寺庙。在那幅抹谷全景照片上,我能数出90多座佛塔,照片上见不到的,还有很多。绝大多数佛塔是白塔,塔身洁白,只有几座是金塔。最著名的是市区北面的参达基佛塔和西南面的庞多乌佛寺。参达基佛塔是一座金塔,塔身金光闪闪,佛塔殿堂宽敞明亮,金碧辉煌,陈列着抹谷出产的各种名贵宝石和矿产。在通往20多公里外的贾边的公路两旁,也有数不清的佛塔。金塔建在陡峭的岩石上的皎别达,更是成了抹谷的著名风景区,它的彩色照片登上了缅甸的挂历。抹谷人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挖到宝石富裕起来,就捐建佛塔,因此,抹谷的佛塔一年比一年多。所以,在缅甸有一说法:抹谷人就是有钱人。
我发现,抹谷的房子建得越来越漂亮,红褐色的斜面屋顶,洁白的墙壁,鲜艳夺目,具有缅甸风格的造型,很有特色。这是较富有的人的房子,一般只有两三层,内部装修多用柚木等名贵木材。抹谷因为地处狭长的盆地,地方面积小,有很多房子建在山坡上,多是用竹木建的高脚楼,一间紧挨一间,这大概是较穷的人住的地方。在郊外或乡村,两层楼的房子一般比较宽敞。
随着居民人口的增长,抹谷市区越来越扩大,以前有老虎野兽出没的一大片。
芦苇林已完全消失,变成大片住宅区,建有抹谷最大的肉菜杂货市场。在西南面远离抹谷的贾边小镇,现在人口已增至20多万,成为抹谷的西区。
抹谷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盛产瓜果蔬菜,品种繁多,新鲜味美,价格便宜。
抹谷茶叶和用它做成的凉拌茶叶小吃,已成缅甸的名牌产品。
抹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缅族外,还有掸族、布朗族、傈僳族、摆夷族、华人、印度人等,因此抹谷的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如蒸糯米饭、鱼汤粉、凉拌茶叶、凉拌粉、椰汁冻糕、豌豆腐、印度千层煎饼、奶糕等,味道可口,吃过难忘,回味无穷。在缅甸饭店、印度咖啡店、粤菜餐馆,可品赏到各种美味佳肴。
抹谷的华人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事业有成。缅华文教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沉寂后有了蓬勃的发展,各类华文学校有十几间。单是千佛寺中华佛经学校就有学生一千多人。
抹谷的自来水是引自高山的天然水,清甜可口,不需经过消毒处理就能饮用。抹谷山美,水美,人也美,已出了5位明星。最著名的是电影明星婷婷摩乌和歌星兼电影明星吞映德腊蒲。以前我在仰光已结识吞映德腊蒲,因为她的母亲是我在抹谷小学的同学,她们非常热情地接待过我。此次在抹谷,我又结识了婷婷摩乌的父亲,在他家跟他亲切交谈。使我十分惊讶的是他告诉我说,他跟我同岁,而且还记得我小时的情况,原来那时我家与他家离得非常近,距离只有几百米。我还惊讶地发现,我的堂侄女竟是他的儿媳妇。这样,我和他就成了亲戚。
抹谷原来盛产世界质量最好的红、蓝宝石,但是,经过百多年的挖掘开采,现在挖宝石已越来越困难,加上抹谷长期是对外国人的禁区,旅游业就发展不起来,在市中心,只有建在抹谷湖边的一间旅店—抹谷旅店。很多人感到在抹谷谋生越来越困难,就纷纷到外地谋生,有的甚至卖房卖地搬到外地居住。
在抹谷十天,我过得无比快乐。我的小学的校友会帮我操办我的生日宴会,我跟亲戚朋友一起欢度中秋节。我去探访我的老师万慧法师的故居崖洞,瞻仰法师的雕塑像。我参观多间华校,跟校长和师生交谈。跟亲戚、朋友、同学久别重逢,又结识新的中缅朋友,受益良多。
此次腾云驾雾进抹谷,拨开了抹谷的神秘面纱,抹谷对我不再神秘,而是更加熟悉,更加亲切。等到抹谷这座美丽的宝石明珠不再是禁区时,一定会有很多外国游客慕名来参观访问,对外开放的抹谷就不再神秘了。
彐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世界红宝石之乡—-缅甸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