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介绍杜建华(James Jiann Hua To)所著的新书《侨务:中国的海外华人、华侨政策》,图为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两个中国留学生阅读中文报纸
华盛顿—
中国亲政府学者张维为自称不久前在上海某知名大学的一场有关中国崛起的讲座中被一位女教师提问道,“听完您的讲座,给人感觉中国人生活得都很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人要求移民?”他回答说,“……对于移民海外的国人,我有一个粗粗的估计: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比例至少有70%……”
张维为所说的“70%”的比例不知是否有证可考,他对女教师这个问题的解答也无非是诸如中国正在崛起,西方正在没落,纽约赶不上上海、北京之类吹捧“中国模式”的论断。他还说,“一出国,就爱国,效果比党的教育还要好。”
《侨务:中国的海外华人、华侨政策》封面
在海外的华侨真的不需要“党的教育”吗?新西兰政治学者、新西兰国际太平洋学院(International Pacific College)讲师杜建华(James Jiann Hua To)的新书《侨务:中国的海外华人、华侨政策》(Qiaowu: Extra-Territorial Policies for Overseas Chinese)认为答案没那么简单。
这本书指出,北京一直积极开展侨务工作拉拢华人华侨,并借助他们在所在国民众当中宣传亲北京的立场和观点。这一点在侨办对自己职能的介绍中也有所体现。国务院侨办官网公布的侨务主要职能第二条是“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侨务信息,组织开展侨务政策、理论和侨务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负责向涉侨部门通报侨务工作情况。”第七条是“指导、推动涉侨宣传、文化交流和文化教育工作。”
杜建华对美国之音表示,海外华人华侨历史上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虽然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中共依然认为,海外华人华侨能够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发挥作用。“开展侨务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中国在海外华人华侨心目中的形象,增加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利用海外华人团体的力量对抗异议团体,比如***组织、藏人团体和维族人团体等等。”杜建华说。
近年来,海外屡屡发生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华侨针对这些团体的抗议活动。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2008年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保护北京奥运火炬的海外传递。针对台湾的抗议也屡见不鲜。2013年11月,台湾歌手张悬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演唱会时因接过台湾留学生递上的一面青天白日旗并称这是来自家乡的national flag(国旗)而遭到现场中国留学生的抗议,并导致原定12月在北京举行的演唱会被取消。
2013年2月,美国芝加哥的华人在中国城庆祝春节。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并长期定居于海外,做好华人华侨的工作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导的《华人华侨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到2011年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华侨数量已达到约5000万。
“中国的侨务工作主要是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的社团,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手段,比如通过教育、寻根旅游或者回国参加华人华侨的活动和会议,让华人华侨建立起对中国和中国政府的好感,” 杜建华说,“主要的对象包括新移民、留学生、商业团体、各地同乡会,还有文化交流方面的。”
从表面看,侨务工作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比如提供汉语教材、元宵节的灯笼、舞龙舞狮的道具和服装、组织去中国寻根旅游以及给中国留学生的文娱活动提供经费等,因此中国驻海外各地使领馆负责侨务工作的人员大多受到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团体的欢迎。
杜建华说:“在这些华人团体面前,侨务工作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新移民和留学生往往在出国前就已经接受了系统的爱国爱党教育,而他们也依赖侨办提供的各类资源寻求在中国的发展机会。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澳大利亚著名中国专家约翰·菲茨杰拉德(John Fitzgerald)认为“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正以从未有过的力度被按照中国政府的授意搜剿、监视、组织和监督着。”
美国的著名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认为,中国人“出国就爱国”实际上反应了一个更深层的归属感问题。“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哪种人,人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内心的安全感,安全感的一个来源是你对国家的认同,这是人的一个特点,”林培瑞说,“尤其是到海外竞争的中国学生(和华侨)他们希望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撑、去认同。这种心理被(中共)所利用。”
当然,侨务的攻势也不总是“迷人的”。林培瑞说:“有诱惑也有威胁。威胁当然是跟国内的人一样,你不跟我们走的话,你将来就会吃亏,就倒霉。”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人为何往往“出国就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