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在寺院吃饭、过堂仪规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过堂仪轨的要点与意义简单介绍如下(各地寺院大同小异):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算思量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粒粒皆辛苦。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检讨自己的德行有无亏缺,是否堪受供养。当自策自励,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饮食就如良药一般,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用功办道,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饥饿,体衰力弱,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一边受食,一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名号。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过堂时,大众听到打叫香(图一),排班、念佛依次进入斋堂(图二)。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开始念《供养偈》之后,也就开始行堂了。
过堂(用斋) 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
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念佛出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愿一切众生信佛念佛,同生极乐。
以上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
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时时念佛。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要使行为符合这套仪轨的各方面 细节,并在沉默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集中精神,随时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和想什么。吃饭时不具备正念,心不在焉,妄想连篇,就是随着贪嗔痴在流转。修因感果如种田,水养禾苗,如智水润心田,能念念在道,则处处都是道场。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念佛,勿空过时日。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号,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欢喜健康。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所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贪心,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厌烦。
端饭碗的“龙含珠”动作,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对于净土行人,六字佛号即是阿弥陀 佛赐给我们的摩尼宝珠,我们称念佛号,即蒙佛光护佑、摄取,念念回归极乐,声声回归佛性。所以我们应当珍重受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展转相劝,同生净土,就像善导大师慈诲我们的: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ǖ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和手势(记住止语)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