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衡阳舞台讨薪花鼓戏团现状:看戏的越来越少,接红白喜事谋生

2015年7月19日是湖南衡阳县三峰村两位老人的双寿,为了给老人祝寿儿孙们特地为他们请了一场花鼓戏,戏台从上午九点唱到下午两点,来唱戏的戏班成员大部分是衡南县花鼓戏团的演员。

就在10天前的7月9日,这些花鼓戏演员在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明创建美丽衡阳”戏曲汇演中,当着台下500多人的观摩团打出讨薪横幅,引来媒体关注。

1996年,衡南县花鼓戏剧团中的演员们从领取了最后一次工资295元。此后的18年中,面对传统戏曲市场的全面萎缩,戏剧团只能依靠在下乡接红白喜事、寿宴的商演赚钱养家,这也基本上是他们这些年以来收入的主要来源。

花鼓戏曾是在湖南十分流行的地方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不光城里、乡下愿意看花鼓戏的都越来越少”。
衡阳县三峰村,几位孩子坐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中欣赏花鼓戏。  本组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坤 图

对比九十年代刚加入衡南县花鼓戏团时,唐嘉国有些失落,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乡下“有五六千人看戏,有的赶几十里路带着煮饭的锅去看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花鼓戏面临的不仅是市场的问题还有生存的问题,有专家表示“花鼓戏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观众对于戏曲艺术情感不断淡化,戏曲编创队伍萧条。”
衡南县花鼓戏团老办公地点位于衡阳市石鼓区一间破旧的办公室里。

花鼓戏团的办公室已经长期没人去过,门前的一块水泥地偶尔会成为剧团成员私下自己排练对戏的场地,原来的排练厅早就被拆掉被一堵墙一分为二。
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该剧团曾经获得的多个奖状牌。

衡南县花鼓戏团曾经是衡阳地区颇具实力的一个戏班子,“在衡阳乃至省内的花鼓戏比赛,团里总能揽得大奖”,戏团的演员拥有政府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在外人看来是一份光鲜又收入较高的职业。
在破旧办公室里一个抽屉中存放着一张剧团原来的合影和一些剧本。

“最后一次从戏团领到的工资条还是1996年,那时一个月是295元,之后就没有领过工资。” 该花鼓剧团乐队的唐嘉国称,为了谋生衡南县花鼓戏团的演员靠接接红白喜事、寿宴的商演赚钱养家,这也基本上是他们18年来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场戏一个人头能收入一两百元,好的时候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钱,但差的时候只有千把块钱甚至还不到。”
衡南县花鼓戏团演员在衡阳县乡下为两位老人过寿演出,戏台搭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一位花鼓戏演员在化妆,为了节约人头成本,有时候一场戏一个人要饰演多个角色,从台上下来就要抓紧时间换装。
演员在简陋的后台练功,一名演员从练功到上台至少需要10年时间。
剧团演员演出环境差,尤其在夏季非常闷热,戏服已被汗水完全浸透。
如今即便是在乡下看戏的人也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农村的部分老人喜欢。
台上唱着戏台下一边打牌,真正听戏的没有几个,请个戏班也就图个热闹。
现在剧团成员只能靠接红白喜事和寿宴来获取收入。
唱寿宴的其中一个环节是演员用唱腔给老人祝寿,老人的儿孙要给红包,这些红包的收入成了演员们一天除了工钱之外的一点收入。
演出结束后还没有卸妆的演员从人群中穿过。

随着老一辈戏剧家相继过世,一些好的演员转业,湖南全省从事花鼓戏表演的人员从上万人锐减到数百人,传统剧目也只剩下几十部流传存世。衡南县花鼓戏团多年来面临的困境也是这种文化大气候下的一个缩影。
衡南县花鼓戏团办公地点大门上原有标牌大字已经被摘掉,但印记还分得清。

マ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衡阳舞台讨薪花鼓戏团现状:看戏的越来越少,接红白喜事谋生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