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陈村:别把网络文学局限于类型小说

                       

陈村:别把网络文学局限于类型小说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
从榕树下网站“躺着看书”论坛版主,到“小众菜园”的村长,再到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有人说陈村大概是传统作家圈里最懂得互联网的人。陈村却向澎湃新闻戏言:“我做了十多年论坛版主,本想和好玩的人在一起,结果常和最不好玩的人在一起”。

陈村说,文学的基本问题,是有没有作者、有没有作品、有没有读者的问题。9月24日,正参加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的陈村接受澎湃新闻专访,分别从作者、作品和读者谈了他眼中的网络文学。

作者圈内有“怪相”

陈村不止一次说过,他眼里网络文学的最好时代是1999年之前的“BBS时代”。“你喜欢写就写,你觉得好就去跟帖。跟帖人多,帖子就老在第一页。那时比较自由,选择多是网民自己的选择,谁要作弊就会被人鄙视。”陈村感慨那时的网络文学是不功利的,作者亦有赤子之心,“当年网络文学就是件好玩的事情。”

而之后的演变渐渐让他感觉“奇怪”:网络哺育的第一代网络作家(指1998、1999年),因盗版猖獗无法在网上首发原创,一旦出名后就飞快逃下网。还有些网络作者,比如安妮宝贝,之后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网络作家。“也能理解,毕竟他们后来已不在网上首发作品,而是去传统出版社。”

“网络作家本应该以自己的网络出版物为骄傲,但他们骄傲的往往是谁出书了。你出一本,我出三本。因为在多数人眼里纸质出版是有门槛的,而所谓网络作家,似乎谁都可以是。”陈村说,那时各网站小说板块常年潜伏着传统出版社的图书编辑。“一旦成名,网络作家就不会在网上首发东西。但网络文学本应是在网上首发的原创作品。”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现在的网络作家都有一种身份焦虑?“分两种。有的人还是很不屑,自称‘写手’而非‘作家’,他不愿意和你们这些老朽一样。也有人会在乎这个身份。比如有父亲帮儿子填表时,社会身份那一栏写‘大神’(高人气网络作家)吗?别人又看不懂。”

至于传统作家圈对网络作家的态度,陈村很反对“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争地盘”这类说法。“喜欢网络作家的读者也可能喜欢传统作家,两者其实不矛盾。”他回忆1999年榕树下网文大赛第一次颁奖时,中国当时的一线作家贾平凹、王安忆、王朔、阿城、余华、苏童、马原、余秋雨、韩东、翟永明等和网络作家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等都曾出任评委。“传统作家其实愿意善待后生。”

但即便怀念有赤子之心的时代,陈村也不反对网络作者要有报酬:“(若没有)对作者不是很公平。写一两篇玩可以,但职业化写作没有报酬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作品《繁花》是网络文学

在24日的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与会者就网络文学的定义展开了激烈争论。是以发表载体、受众群体还是文本特征为判断标准,众说不一。“十几年前就有人在问什么是网络文学,这是没有用的。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人?这么经常使用的词,定义也很难。而我们在不知道什么是人的时候已经开始做人了。”

陈村认为在网上首发的原创作品就是网络文学,“甚至以后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换言之这时也‘没有’网络文学了。而今是网络文学发展的过渡时期。”

在陈村看来,诞生于弄堂网文学板块的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也是网络文学。但会上不少人不赞同这种说法。“现在很多人把‘网络文学’等同于类型小说。”陈村告诉澎湃新闻,《繁花》虽然最初也生于网络,但因为不是类型小说,不能归于言情、武侠或哪一门类,就被排除在外。“凭什么说《繁花》不是网络文学?难道发在《收获》上,具有网络文学审美特征的作品就叫网络文学了?《繁花》的发表和安妮宝贝最初的发表有不同吗?”

陈村感慨,若把网络文学局限于类型小说,会伤害到网络文学。“你把不少属于网络文学的东西踢出去了,只剩下那种‘言情武侠的、卖钱的、看连载的’才算网络文学,这样网络文学以后是要倒霉的,因为你把文学越做越瘦了。”他一再说,文学本应是很肥沃、百花齐放的。

同时,他认为类型小说“会死”,“比如盗墓小说,盗墓一出来就有很多盗墓(作品),但是我让你写十年盗墓,你还能写二十年吗?类型本身会令人厌烦。你去看网络作家的东西,一篇两篇看下来差不多。自我复制、原创力下降本来就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问题,只是在类型文学框架里还不那么突兀,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愿意这样看下去。”

但是,陈村还是认可网络文学的意义。“文学如果只是被小众掌握,这是不对的。网络文学让人们的文字生产力得以解放。你再鄙视今天的人,今天人们的阅读量就是比以前多。”

读者|和传统读者无异

不少学者认为网络文学的读者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读者,但陈村觉得两类读者是差不多的。“对文学的兴趣主要是年轻人。现在的老头子,他们对文学感兴趣的时候也是他们年轻的时候。文学是没用的东西,本来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后来人变得实际了,就会多看一些实用的书,比如怎么带孩子,怎么保养。生活会把人教坏。”他想了想说,“我觉得今天年轻人喜欢读网络文学,没有什么错。”

亦有说法是网络文学的读者会“引导”作者,因为点击率至上。陈村坦言网络作者确实把读者奉为衣食父母,“从没见过作者被读者骂还不能还嘴。”但他还是相信作者不一定只听读者的意见,“作者会有自己的判断。”他还提倡网上评论实施“实名制”,避免荒谬的评论。

“网络这东西有好有坏。我们常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网上这话不对,你还是要有一个是非标准。要知道常人无法去跟疯了的人一直论理”。

至于如今网络文学盗版盛行可否归因于中国读者还没有养成付费习惯,陈村不以为然。他认为盗版猖獗的关键在于制度尚未落实惩罚。“作家维权成本太高,起码半年不得安宁,要提供证据、聘请律师,最后盗版者可能只被罚1000元。”

【延伸阅读】网络文学几大时间节点

在陈村看来,我国网络文学从最初被视为“垃圾”到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仅仅花了十多年时间。他向澎湃新闻总结了这些年里意义重大的四大时间节点,还感慨“网络文学本来就不太平”。

在网络还不算发达的1999年,“榕树下”文学网站成立。“当时虽然已有BBS(论坛),榕树下让网络文学的发表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榕树下时期网络文学和钱没有关系。写好后大家最多夸夸你,都是白看的。这种情况也令网站运营变得困难。”2002年,“榕树下”卖给了全球第一发行机构贝塔斯曼,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2003年,才成立不久的起点中文网开启了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新模式。 “以前(指榕树下)我们也想让网友每人一个月出一块钱,但一提议就立刻被骂,大家觉得我都无私奉献作品了怎么还要付费。那时没有支付宝,付费还要去邮局,很不方便。”

2008年,已收购起点中文网的盛大文学正式成立,又收购了晋江、红袖添香等网络文学网站。陈村认为这时网站编辑的角色更强化了。“从榕树下时代开始作品是需要投稿的,不是(作者)自己贴上去的。之后的文学网站也继承了这一点,但这样就有作品因为编辑的审美趣味被扼杀。编辑能决定一篇稿子的生死、放头条还是二条。他像经纪人或中介商一样帮作者包装、推荐。一般作者即便能发表作品,也很可能很难被找到,毕竟一般人的翻页耐心也就是两三页。”

但网络文学格局到2013年3月初打破了盛大文学的“领导”地位: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辞去盛大文学总裁,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通过内部邮件确认自己直接接管起点中文网。而吴文辉出走后不久就加入腾讯文学,一时让圈内为之震动。而到了今年3月,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又联合成立了阅文集团,人们说出任阅文CEO的吴文辉“收回”起点中文网。

“这样一来又有坏事,这是一个垄断绝大多数资源的地方,网络作者的谈判能力就下降了。本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在容易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陈村如是说。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陈村:别把网络文学局限于类型小说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