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后果是:单身男子如此之多,有可能引发冲突,令社会敌对气氛加剧。
中国男女失衡日益严重。福建政府统计人员预计,全国的单身男子人数将在未来5年内超过澳大利亚的整体人口。
据估计,20至29岁的男子比同年龄群的女子至少多出95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性别失衡,在中国属前所未见,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有。昔日的美国大西部就是一个罕见例子,当地男性人口曾经大大超过女性,而正是这种性别失衡情况,令大西部成为一个混乱的社会。
中国拥有逾13亿人口,占全球两成。其性别失衡问题将令国家出现前所未见的问题。国内单身男子(俗称“光棍”)有可能被社会孤立,引发众多连锁反应。
其中一个后果是:单身男子如此之多,有可能引发冲突,令社会敌对气氛加剧。
哥伦比亚大学一项研究指出,社会若存在大批年轻单身男子,有可能导致犯罪率及暴力事件增加到异常水平。研究发现,1998至2004年间,中国的男性对女性比例每增加一点,暴力罪案及偷窃案犯罪率就会上升六至七点。这对国内城市有何影响?建筑和技术能否缔造环境,令男女比例重归平衡?
我们打造的建筑物和互相沟通的方式,可以充份反映社会状况和文化。
中国无论在性别或社会方面都存在不平等。在男性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未来20年男性主导的文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庞大力量,影响范围涵盖职场兼容性、体育、教育和城市规划等。
这与西方追求性别中立的趋势大相径庭;旧金山一家小学今年首次引入不分性别的洗手间。中国的路向似乎相反,城市规划者和公民领袖将须为女性较少的城镇营造和谐气氛。
二战后,欧洲为应对冲突的余波和残留的敌对气氛,兴建了大量防御建筑;1960年代美国爆发民权运动之后,当局也采取了相似的应对措施。所谓防御建筑,即建筑物外墙朝内,文化机构、使馆区和开放式的大门都被关闭,取以代之的是保安严密的私密入口。社区愈来愈多围墙、铁丝网、毫无个性的建筑物和带刺的长椅;这种环境保障了一些人,也排斥了另一些人。历史告诉我们,围墙可以导致社会分化,将民众硬性区分成不同群体。
香港的建筑事务所正协助有关方面收回荒地和废弃的建筑物,将之改建成多用途文化中心。这些建筑物的窗户原本以砖块堵上,如今都重新开通,各条走道也连接起来,并打造绿色开放空间和聚会空间。这些微小的工序,方向都是正确的。
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否需要打造出更兼容的空间,配合不同性别和群体的需要?以内地为例,探究人们在余暇时间会做什么,是挺有趣的研究。经合组织就亚太区民众如何利用余暇时间的研究发现,内地人一半时间用于个人护理,当中以睡眠为主(75%),但也参与休闲活动(25%)。
令人意外的是,该研究也发现,内地人的睡眠时间平均为9小时,多于亚太其他地区民众;而男性睡眠时间多于女性。
如果民众的空闲时间都用于睡觉,而非购物、社交或参与文化活动,这有可能改变中国城市的功能类别及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升,许多人都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能力提高,也更有个性。
此外,中国有数百万年轻男女从乡村移居城市,这个现象也大大改变了家庭生活。儒家的核心价值在于家庭,而“修身”这个基本道德原则也以家庭为基础。但人口迁移动摇了这个价值观,对其构成考验。
此外,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因此有必要改造社区空间,令其更便于长者使用。而专为老龄化人口而设的豪华村庄式退休居所,也日益受到欢迎。
要在中国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键在于让老龄化人口和单身男性等群体融入社区。在这方面,建筑和技术可以发挥作用,例如提供教育及娱乐设施和网络连接,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等。
虽然单身男子人数大增,但不应鼓励性别定型,也不代表应该增建体育馆、汽车陈列室或雪茄馆;重点应在于提高社会兼容性。中国需要为这批“光棍”做好规划,让他们重新与社会联系,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也为未来留出空间。
本文作者是建筑设计公司Lead 8的公关顾问,并为亚洲多份刊物撰稿。
Ⅻ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男女比例影响社会健康 中国需为光棍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