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内外兼修 发挥优势:香港融入国家创新科技体系

十多年来,香港推荐项目获得30余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度,有香港学者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达到61项,84人次……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的这一连串数据让人看到了香港在国家创新科技建设中的深度参与。为努力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注重内外兼修,发挥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创新科技体系,要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国家扶持强化在港科研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扶持下,香港基础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强。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统筹整合。据统计,香港6所高校建设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香港科技园设立了3家国家产业化基地,香港3所高校、香港应用技术研究院设立了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2015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在香港设立首个海外科研基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在香港成立全球首个海外创新中心。

“下一步要推动香港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香港在资讯流通、科研基础、市场触觉、服务业、知识产权等优势,积极扩大香港创科人才库建设,推动香港与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鼓励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香港科学家申报国家科技奖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参与机制,建立两地联合资助研发项目长效合作机制。

加大投入助推本地创科发展

在国家的安排扶持下,香港的科研平台建设得到了提升,更多的香港科研团队能够参与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与此同时,香港也在通过自身努力,完善创新科技体制,加大创科投入,致力成为国际创新科技城市。

今年10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17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刻不容缓,她将亲自领导一个高层次、跨部门的“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务求以高效的方式推进香港的创科发展。同时,她将改组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负责政策研究及创新和跨部门协调工作;并将政府的效率促进组归入创新及科技局,以提高政府在创科方面的工作效率。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已订下目标,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结束前,将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增加至每年约450亿港元,即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由0.73%增加至1.5%。创新及科技局将于未来一年启动5亿港元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训练和汇聚更多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在创新和科研方面发展。

此外,特区政府还会检视现行法例及法规,扫除阻碍创科发展、不合时宜的条文;提供税务优惠,鼓励企业投资科研;为大学额外预留不少于100亿港元研究基金;在开放政府数据方面,各部门会积极开放不同范畴的数据集,以便利市民及供科研与行业发展之用。

拓展合作融入湾区发挥所长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在创新科技发展方面,香港在大湾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合作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研基建方面,香港正与深圳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科园地,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深合作,贯通创科产业的上、中、下游,打造大湾区的国际创科中心。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面积是香港科学园的4倍,期望科研人员及研发机构与港深科技企业共同开拓内地与全球市场。

事实上,除河套地区外,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南沙自贸区等地,也都有香港创新创业者们的身影。

而在更大的泛珠三角区域,今年9月,林郑月娥出席会议时表示,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推动香港的大学和泛珠三角省区的产业及研发机构进行更多合作。

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不少内地企业融资的首选地。毕马威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内地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的势头成上升状态,随着内地政府及香港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支持科技发展,香港将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上市。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07日 第04版 本报记者 柴逸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内外兼修 发挥优势:香港融入国家创新科技体系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