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介绍世园会中国馆设计理念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建筑方案昨晚正式发布。作为北京世园会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主打“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堪称展示生态文明的建筑典范。世园会昨日还公布了首位形象大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当选。
半环形场馆环山抱水
中国馆坐落于长城脚下妫水河畔,像一柄温润如玉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从外面看去,场馆古典精致的如意铜纹饰“栖”于飞檐翘起、借鉴斗拱、榫卯之法打造的金顶之上,再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灵动神韵。中国馆是世园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位于园区主入口不远处,它不是一个普通建筑,游客从四面八方都能看到它。“它很圆润,很有感染力,这是中国馆的总体特点。你可以穿过中国馆看到山水,也可以在中国馆巨大的平台上看到远方的山水,它是看景观的地方,也是被别人欣赏的景观。”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说:“我们把中国馆设计成半环形,它以圆满温润的轮廓融入场地,环山抱水,是整个园区景观脉络的延续。”
再现返璞归真田园景色
中国馆主要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梯田上的金色华盖笼罩着锦绣繁花,如一座巨大的温室棚簇拥怀抱。崔愷表示,这个优雅的设计源于中华园艺脱胎农耕文明的历史,梯田之上大量种植白、黄、红、黑、紫等稃壳各色的谷物,运用雾喷、照明等技术,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景色。“中国馆周边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都非常优美,所以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在设计中贯穿了中国文化和生态自然的理念,整个中国馆既处于大的山水之中,自己又是一个小的山水环境,原型来自于农耕文明中用最简单的方法构建生活空间。”
会后将实现再利用
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2019北京世园会将中国馆打造成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此外,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
中国馆承载了彰显中国国家形象,与园区山水格局相协调,使用最新的绿色技术,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表达园艺主题,兼顾会后利用等内涵和理念。“整个中国馆就像一个巨大的温室,在里面可以看到国内的奇花异草,会后还可以继续利用。”崔愷表示。
相关新闻:世园会官方微信专栏
《草木卿缘》开通
为进一步宣传北京世园会,北京世园局为世园会首位形象大使董卿量身定制了《草木卿缘》微信专栏,这也是董卿个人的首个专栏,将定期在北京世园会官方微信号发布。专栏自即日起正式上线。
该专栏的宣传语为:静赏万物,心享自然,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草木卿缘-植物力量》、《草木卿缘-卿之藏书》。其中,《草木卿缘-植物力量》板块的主要内容是听董卿朗读植物的故事;《草木卿缘-卿之藏书》板块的主要内容为看董卿为世园会粉丝推荐与植物相关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书评。
“我们希望借助董卿的影响力和她对植物和园艺的热爱,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从而让‘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深入人心,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宣传世园会,并使之成为生态文明成果的享受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者。”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世园会中国馆建筑方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