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归创业缘何扎堆成都

原内江籍四川大学女博士曾栌贤成为享受成都人才落户新政第一人。 
  陶 轲摄

西南重镇成都,正加快朝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目标前进。

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用新理念重塑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的城市动力结构。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竞争优势和动力源泉,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即在一定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等要素有机排列组合。此前,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建设66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其后又陆续推出了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诸多利好措施,即“产业新政50条”和“成都人才新政12条”。

从“引项目”到“引人才”,从“重招商”到“重招才”,成都正在用理念的转变促进产业的提升。

吸引顶尖人才来蓉创业

“快看,飞起来了。”不到50米的助跑距离,一架无人机昂首腾空,直插云霄。10月30日,全球首款大型民用货运无人机AT200首次公开演示飞行。AT200由位于成都双流区的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6月正式立项启动,到正式演示飞行仅用时16个月。该货运无人机被电商和物流巨头看好,市场前景广阔。

这个研发团队大都由80后、90后的年轻人组成,项目带头人、公司副总经理刘伏虎博士说,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成都良好的航空产业发展环境。公司所在的成都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每年至少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对入区企业的基础配套、上市融资、技改创新等进行重点扶持。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是当前成都正加快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而11月9日召开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无人机就是智能经济形态中的重要产业内容。

除了五大优势产业,成都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在成都具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规划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都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世界软件名城。

“几乎各大品牌汽车都有成都造!”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桦说,目前有大众、丰田、吉利、神龙等11个整车厂聚集在经开区,成都汽车生产在国内排在第二方阵前列,规划2021年产能达到300万辆,产量突破200万辆,争取5年进入国内汽车生产第一阵营。

“以前就产业说产业,如今是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的理念谋划产业。”成都市经信委产业生态规划处处长朱健说。目前,全市依托66个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以产业新城、特色镇和特色街区为主要形态的产业功能区。

产业发展呼唤人才,产业发展吸纳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培育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供给,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说,成都将人才从支撑要素提升为发展要素,提出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为高端人才发放“绿卡”

最近,在成都从事建筑工作的张姝宏很兴奋,她终于落户成都了,2011年大学毕业来到成都工作,6年来户口问题一直是她的心病。

今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出台实施,其中一大亮点是,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这就解决了张姝宏的后顾之忧。

新的人才政策提出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等12条精准、实惠的举措,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集聚人才资源,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原动力。此外,成都在全市22个区(市)县分别建立青年人才驿站,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成都应聘可申请免费住7天,驿站有单独的卫生间、电视空调等,截至目前约2500人次审核入住。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政实施以来,成都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8人、省“千人计划”146人、“蓉漂计划”114人,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约11万人。

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此前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珠三角、长三角,而现在,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有42%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以往这个比例仅有10%左右。

刘伏虎2014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到上海中国商飞公司工作。当了解到这个无人机项目后,他毅然加盟,并和妻子将家从上海搬到成都,“大上海的户口不要了”,在成都落户。“在成都既有工作的快节奏,又有休闲的慢生活,事业生活两相宜,我和妻子都觉着来成都来对了。”刘伏虎说。

确实,成都是一个适合青年英才创业的城市。全球化智库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吸引力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先安居后乐业,成都不断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通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级技师等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提供购房支持、人才公寓租赁和购买、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租赁、自建人才公寓或倒班房租赁等安居政策。成都规划未来5年建设29万套人才公寓,目前梳理出人才公寓存量房源7000多套,受理了3000多人的安居申请,资格确认近1000人。

今年8月,成都已为全市296名高端人才发放了首批“蓉城人才绿卡”,提供政务、创新创业、商务和生活四大板块24项具体服务。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蓉漂计划”专家、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学明博士说:“一卡在手,畅行蓉城。小小卡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务实、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成都真是一座重才爱才敬才之城。”

贴心服务成就创业梦想

“户口、住房、补贴只是第一步,把人吸引过来之后如何留人更为重要。”人才来了,有没有施展才华的事业机会,有没有向上成长的广阔空间?以产业引人,以事业留人。成都在《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天府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华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兼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常玉博士曾任职美国辉瑞制药公司肿瘤免疫部总监,2016年回国创业,选择了成都。“我不是四川人,我太太是外国人。没去北上广深或者我的家乡,是因为喜欢成都独特的人文气质。”在成都,他主持开发研制的PD—1抑制剂对多种肿瘤疗效显著而引领肿瘤免疫治疗风潮,已被公认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近40年来最令人瞩目的新型抗癌药物。

生产生活两相宜,成都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的原则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其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天府国际生物城这里有10分钟范围内的办公、生活、文化、休闲、生态的活动圈,集智慧、科技、环保的设计理念于一体,非常人性化。所以我从加拿大回国后新创建的公司就选择落户在这儿。”成都美杰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邓涛说。

“以人为本、先人后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从规划、建设到运营,我们都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局长黄伟说。

作为成都千亿级生物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已汇聚了众多优质资源,包括3个诺奖团队、2个两院院士团队、18个海外归国高层次团队、70余个签约项目、招商引资超过900亿元……

人才是创新之源。成都深度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研发平台、一流产业基地,在全市规划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目前,环川大磨子桥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已初具规模,带动高校及社会资本投入超8.75亿元,总面积超50万平方米。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积极推动校院地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在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方面大胆探索。示范区内上市挂牌企业数达144家,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成都还依托成都科学城建设,聚焦核科学、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重大领域,聚合国内外优势科研资源,全力争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1日 14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归创业缘何扎堆成都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