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公园,工人们正在为一年一度的地坛庙会做准备(图源:中新网)
从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瓷器展,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典剧目《小吉普·变变变》,再到《唐人街探案2》《西游女儿国》《营救汪星人》等备受期待的贺岁电影……2018年,中国人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可谓十分丰盛。据测算,中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目前实际消费仅约1万亿元,增长空间逾3万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不断转型升级,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也会追逐精神生活的丰富,因此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或一地区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当人均GDP进一步 接近或超过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迅速进入“扩张时代”。目前中国人均GDP 已经超过8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居民消费中文化消费比重将持续增长,文化消费需求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从现实发展看,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消费延伸到多个领域,覆盖到多个消费群体。2017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连续5年占比超过10%,表明文化娱乐消费处于稳健增长期。具体到各个消费领域来看,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网络直播市场营收达到304.5亿元,同比增长39%,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比例达到42.9%,同比增长7.4%,与2016年年底相比,用户规模增长2026万人,增长率为3.7%,相当于每天有11万新增视频用户;动漫产业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13.6%。不难看出,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市场规模以及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现时中国文化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潜力尚未完全得到释放。因此对于文化产业来讲,应着重从文化产品供给角度,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层次,尤其顺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出适合消费需求升级的文化产品。
首先要创新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推动新兴文化消费形式快速涌现,文化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据统计,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比例继续增长,有超过四成的用户曾为视频付费,每月支出40元以上的付费会员从2016年20.2%增加到了2017年的26.0%,付费意识已经养成,因此应及时丰富充实网络视频产品种类和内容,并对视频内容加以引导,注重提供品质高、制作精良、内容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同时注重满足95后、00后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这部分群体年轻,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追求时尚、个性,对文化产品提出更高要求,要注重推出贴合年轻群体需求的文化产品,使文化消费产品供给结构更加多元化,不断推出新的文化消费形态,进一步拓展文化消费空间。
同时,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大新型文化消费内容供给。随着90、95后进入社会,文化消费方式改变,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活动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国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动漫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北京动漫游戏产业企业总产值达627亿元,同比增长约20%,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动漫游戏企业和优秀产品。但总体上看,动漫游戏产业还存在上下游生态链条不完整、商业模式不清晰、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仍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开发出更多原创精品,满足消费者对国产动漫游戏产品的需求。
此外,还要注重加快由传统服务内容向个性化、多层次化升级,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消费满意度。随着文化消费支出日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维度也更加多元,对消费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通过服务业态创新和服务内容优化,提升消费体验,扩展消费者的消费空间,比如将京剧等传统文化节目通过手机APP等形式下载,与其他娱乐方式紧密结合,将传统娱乐与现代网络方式相融合,激发兴趣,挖掘潜在消费能力。同时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机构,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随身”消费偏好,提高消费便利度,为消费者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服务。
(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新时代中国年,“文化大餐”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