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在中国论坛网系列研讨会上发言(谢明/摄)
海外网6月28日电 (姚凌)中国的开放到底是谁来开放?给谁开放?怎么开放?为什么开放?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开放?原来落后开放正常,现在发展“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开放?开放到什么时候?开放和复兴是什么关系?
6月28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的主题为“中国扩大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教授从文明视野就以上八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王义桅观察到,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开放,但最后连国家都搞没了的也有很多。而中国还在不断的开放,而且开放还带来了繁荣。
究其原因,王义桅指出,从中国文明史上不难看出,中国的很多开放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开放,开放是学习、包容的进程,而不是被开放的。而近代以来很多国家的现代化体系并没有弄好,所以其开放还是被开放的。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高举开放的旗帜,还要继续引领开放,它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相辅相成。
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各类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开放。有很多文明至今仍有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它不太开放,多少年来还是那一套旧的思想体系。
以前的开放是弱者向强者的开放,主要是单向的开放。中国最初的改革开放是自主向美国开放,而今天我们超越了向美国开放的这种模式——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义桅进一步指出,中国重新定义了开放:开放是自主性的开放,是平等性的开放,而不是弱者向强者的开放。中国把开放作为中国引领全球合作道路的旗帜,其主要方式就是“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中国在不断的高举开放而且在引领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超出了所谓的西方、非西方,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为我们的开放赋予了灵魂。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王义桅:关于中国开放的八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