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永远在这儿

1123077145_15306710704671n.jpg

资料图: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货物运输繁忙。

最近,在选择中国还是东南亚的问题上,日本企业犯了难。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由于人工费上涨和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很多日企缩小了中国业务向东南亚倾斜。但是,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市场规模小,还潜在各类风险,这也让一些日本企业有些犹豫。

事实上,犹豫的不止日企。一面是在中国日益攀升的经营成本,一面是中国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在“走”与“留”之间徘徊的外资企业无非在纠结一个问题:

在中国投资,还有没有机遇?

盆满钵满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施行,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办企业从此开始。两个月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访问日本,促成了一笔500亿日元、年利率3%、还款期30年的贷款,打破了“不用西方国家政府贷款”的禁区。

从此,招商引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早期沿海开发区的示范效应下,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GDP增速为政绩考核导向的年代,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受追捧。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给予外资一系列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财政支持以及外汇管理等多方面的超国民待遇。

八九十年代,通过承接日韩等国的低端产业转移,中国迅速参与到所谓“雁行模式”的东亚垂直型产业分工体系。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在投资和贸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缓解了资金短缺,带动了地方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外资企业也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达到2617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30%,远高于全球同期20%的增长率。

今天,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将近2.1万亿美元。外资企业为中国贡献了10%的城镇就业,20%的财政收入和将近一半的进出口业绩,为提升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这片投资热土上,外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腾笼换鸟

随着对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一些外资企业开始调整在华生产线。与此同时,“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不时被炒作发酵。

产业转移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不知为何,摊到中国身上就变成了“丧失了外资吸引力”。2017年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些年来有些产品确实是转出去了,但是同时也有许多高端产业聚集到中国市场,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把几家企业的布局调整说成是一股“外资撤离”的潮流,似乎是一叶障目。

今年四月,三星正式关停了在深圳的电子通信公司,正当一些人又要唱起“外资撤离”的老调时,不到一个月,三星半导体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却在西安正式开工,投资规模达70亿美元。从深圳到西安,从产品组装到技术集成,三星在中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反映出的是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开放也进入到一个新水平,对外资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17年1至7月,中国利用外资规模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结构在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了8.3%,达到370多亿元;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6.8%。

“腾笼换鸟”的过程虽然伴随着产业转型的阵痛,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去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着重引导外资逐渐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业中,外资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多优质外资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领域找到了新天地。

世界市场

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年在中国举办的四个主场外交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始终传递了一个坚定的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那么,如今的中国靠什么吸引外资?

一靠强劲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断增强,产品需求结构也逐渐与发达国家趋同,中国的市场优势日益凸显。上海美国商会的《2018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受访企业中盈利的比例为76.5%,其中“盈利颇丰”的企业比例提高了6%;制造业企业盈利比例为83%,服务业企业盈利比例为65%。

二靠便利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世界银行调查发现,在中国开办企业只需9天,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短、成本低。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不断放宽外商投资审批,更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限制和禁止类外商投资领域大幅缩小。《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显示,目前放宽的外资准入已达12个领域。

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当前,随着中国从过去的产业加工厂逐渐转变为科技孵化器和产品试验田,中国将会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更加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世界市场。

在大海中遨游,还是在小池塘里翻浪,这是摆在外资企业面前的选择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永远在这儿。(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永远在这儿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