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据新华网)
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具有划时代意义。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论断,擘划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路线图,为推动和平统一工作指明了道路,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岸民主协商的论述尤其引人关注。
如何推动两岸统一谈判,一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关键性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创了新的道路。他强调,“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个论述把两岸和平统一的协商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进行对话沟通,交换意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协商”,目标是凝聚社会共识;第二阶段是通过社会协商所凝聚的社会共识,进一步推进台湾当局与大陆进行统一谈判。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治谈判”,目标是对统一后台湾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做出制度性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协商”到“政治谈判”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和平统一谈判理论。今后,大陆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率先对接台湾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开展社会协商,从根本上解决台湾当局回避政治谈判的问题。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台湾的命运经常随着中央政权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当国力强盛时,两岸就统一;而国力衰弱时,台湾会被占领。这几乎是台湾的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今天,大陆国力日益强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会统一。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他们将越来越认识到: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应该与大陆人民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潮流和台湾民心所向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在郑重倡议提出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落实的问题。这首先涉及到协商的对象和协商的具体形式。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郑重倡议中,两岸协商的对象不仅涉及两岸各个政党,而且包括两岸各界别。所谓“各界别”,包含了科技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文艺界、新闻界、医疗卫生界,以及青年、妇女等各个界别。也就是说,台湾各个政党、各个界别,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大陆就鼓励其推举代表与大陆进行接洽,参与两岸社会协商进程。参与协商的台湾各政党、各界别,将形成一支有代表性的参政议政队伍。
这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共中央1948年发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未来两岸“社会协商”有望采取“和平统一协商会议”的形式。通过“协商会议”,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凝聚社会共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倡议的构想,协商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二是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两岸学者已有不少研究,但基本上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随着两岸社会协商的推进,“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将进入实质讨论阶段。两岸各政党、各界别的代表人士将共同对其进行勾勒、着色,共同描绘这一伟大的政治蓝图。
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其内容更丰富,与台湾民众的利益也更直接相关。台湾某一个界别推选出来的代表人士,可与大陆有关部门就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两岸合作,进行对话并达成共识。比如,通气通电通桥、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公共资源共享,等等。这些共识因为“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必将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并能够在两岸获得实施。随着两岸间这样的共识越来越多,两岸之间就会以搭积木的方式逐步累积出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也就是“一国两制”的一个个具体实践形式。
总之,相信只要遵循从“社会协商”到“政治谈判”的路线图前进,就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李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和平统一路线图:从社会协商到政治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