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度推进“理想乡村计划”

从印度首都新德里出发,车辆驶过新修的柏油路,很快就进入约特村。这里是印度政府“理想乡村计划”致力打造的样板村之一。

约特村有一万多名村民,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土地,少则一两英亩(1英亩约合6.07亩),多则五六十英亩。今年50多岁的村民库马尔种了一公顷(约15亩)左右的菜地,主要为新德里和附近村庄提供新鲜蔬菜。“我是最近几年村里变化的受益者之一。没修路前,我的蔬菜运到几十公里外的目的地需要三四个小时。现在运送时间缩短了一半,我的收入也增长了至少一半。”库马尔说。

走在村里的柏油路上,道路两旁大都是高墙小院的民居。不远处有一个刚刚建成用于灌溉的湖泊,旁边是新建的露天健身公园。公园旁边还有室内健身房,健身房右侧是供村里女孩练习摔跤的场所。受电影《摔跤吧!爸爸》影响,现在印度许多村庄都建立了摔跤训练场地。

除上述设施外,约特村里还新修了厕所、建立垃圾回收系统、引进自来水并为学校安装净水设备以改善卫生条件。

同时,为鼓励妇女学习技能、参加工作,2017年5月,村里修建了女性村民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主任米拉介绍,培训为期6个月,向全年龄段女性开放。通过结业考试的学员可获颁毕业证,之后既可以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自己开店做服装生意。目前,培训班已经有两期共20名毕业生顺利通过考试。这些毕业生每个月最多可以赚取1万至1.2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0.7卢比)。

约特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理想乡村计划”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约特村的生活品质,但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并不理想。首先,村里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改善,但距离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仍相差甚远。其次,约特村农产品以粮食和蔬菜为主。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产品定价机制,导致粮食和蔬菜价格不稳定。此外,由于村里没有粮食深加工产业,产出的农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这导致农产品很难卖出去,农民创收艰难。

从印度农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土地过于集中、农业资金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依然严峻。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印度约有5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产值仅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7%左右。

基础设施不足使得印度农业生产力受到自然环境的诸多限制。由于60%的耕地缺乏灌溉设施,许多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因干旱枯萎。而在收获的季节,由于雨水偏多、人力物力资源短缺,很多棉花和玉米无法及时收割,只能泡在水里。

虽然印度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很多灌溉、贷款和化肥补贴政策,但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此外,由于交通不便且距离市场远,农产品收购价和市场价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7亿印度民众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9美元,约占全球贫困人口的20%。印度德里大学教授曼苏尔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缺乏资金,许多农民无法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购买机械,限制了农业生产力提高。“印度没能将农业同现代工业体系结合起来,成为农民创收增收的瓶颈。”

(本报新德里电 本报驻印度记者 苑基荣)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5日17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印度推进“理想乡村计划”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