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资料图)
这些日子以来,民进党当局搞两岸对抗真是上瘾了,大动作小动作接连不断。
前不久,台当局把黑手伸向了到大陆参与基层治理的台胞,以所谓违反“两岸关系条例”为由,拟对在厦门海沧区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台胞符坤龙、李佩珍罚款10万元新台币,并要求其他在大陆担任该职务的台胞主动离任。
消息一出,在大陆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台胞都愤愤不平。他们说,自己在社区做的不过是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事,比如美化环境、组织义工团队等等,和党、政、军没有联系,也不参与行政事务。民进党说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完全是陷害栽赃,政治算计。况且,民进党当局这样做阻挡了台湾年轻人向外发展的道路,这种做法断送台湾青年就业和发展的机遇、无端刁难台湾同胞,是绝不会得人心的。
不管搞什么动作、借口是什么,说穿了,台当局及绿营人士就是见不得两岸交流热络,见不得台湾民众从两岸交流中获益。他们绞尽脑汁挡挡挡,罚罚罚,想靠营造绿色恐怖吓阻台湾的政治人物和百姓参与两岸交流的活动。
2016年上台前后,民进党当局领导人碍于当时的形势,还夹着尾巴做人,口头上声称在两岸关系上“不挑衅,没意外”,但暗地里一直纵容、默许“去中国化”和渐进“台独”。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输得连遮羞布都不剩的民进党便病急乱投医。为了算计2020的选举私利,模糊自己执政不力的焦点,他们不惜牺牲台湾民众的福祉,在挑衅两岸关系、升高两岸对抗的道路上演绎“末路狂奔”。
从扬言绝不接受“一国两制”到提出反制台湾方案的七个“纲领意见”,台当局摆出了一副死磕到底、拒不妥协的姿态,甚至把所有和大陆交流合作的民众都当成了打击报复的对象。有岛内政党负责人愿意到大陆参与政治协商或与大陆恰签两岸和平协议,绿营人士就宣称要陆委会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增加限制举措;有台胞到大陆的银行应聘,陆委会就称这样做涉嫌违法,扬言开罚。
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要被关切、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要被关切、在大陆投资创业享受政策红利的要被关切,就连有意报考大陆高校的也要被关切,总之只要觉得是大陆好,大陆有发展机遇,这些人通通要被处理。
可是民进党当局和绿营人士可曾想过,为什么大家愿意和大陆交流,到大陆发展?因为台湾民众能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密切交流合作中获得红利啊。想想2008年到2016年期间,源源不断的产品订单让台湾农渔民收获满满,连年增长的陆客让岛内旅游业者商机不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陆市场广阔,机遇多,许多台商台企在大陆得以发展壮大。随着“惠台31条”的出台及不断落实,更多的台青、台生、台商在大陆的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获得感。可以说,愿意和大陆交流,愿意到大陆发展,这是台胞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因为他们收获了成果、实现了梦想。
反观当下的台湾岛内,民进党当局执政一败涂地,普通民众薪资低位徘徊,企业面临“五缺”环境不得不选择出走,农渔民、旅游业者因台当局错误的两岸政策赔生意、丢饭碗,年轻人更是不愿意在这样闷的环境里混下去而选择出走去大陆闯荡。
我们常说,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现实情况的写照。从“九合一”选举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台湾同胞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强烈期盼,这也和改善岛内经济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如果民进党当局无视民众的这一诉求,对台胞希望改善两岸关系、参与两岸交流的行为一味诉诸打压、限制,那么他们只能被民意无情地抛弃。
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奉劝民进党当局及绿营人士: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逆行又霸道,苦头跑不了。(文/桃花岛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挡挡挡,罚罚罚,民进党“逢陆必反”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