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法治头条)

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  杜瑞赟摄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进行水罐消防车出三支水枪操法演练。  金  典摄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两年来,这支近20万人、身着“火焰蓝”制服的队伍,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核心职能,闻警即动、冲锋在前、敢打必胜,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编  者

水与火的洗礼

本报记者  徐  隽  倪  弋

今年7月,江西省面临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汛形势,拥有鄱阳湖70%水域的九江市,汛情尤其严重。面对大洪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全部投入战斗,全力疏散群众,抢修堤坝,搜救被困人员,处置突发事件。

7月7日开始,江西九江都昌县连续两天大雨倾盆,鄱阳湖水位暴涨,多处堤岸告急,洪水漫堤、内涝严重。大港镇的盐田中学471名师生被大水围困。因为学校处在低洼处,四处而来的洪水向学校所在的洼地不停倒灌。九江消防救援队员们接到指令火速赶到,他们推着橡皮艇冲到学校水流最湍急的路口,系好安全绳支点进行布绳,打通救援通道,用橡皮艇一趟趟转移被困师生。

刚转移完100多人,校门口的铁门突然被洪水冲掉,上游的水更加凶猛地涌进来,队员们一次次被洪水裹挟着摔倒在水里,他们拼尽全力抓着安全绳,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护住艇上的人。“感觉自己的胳膊都要被扯掉了,但我们不能松手,一松手橡皮艇就会被冲走,艇上可都是学生啊!”九江支队都昌县迎宾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向卫强回忆,队员们当时都快撑不住了,但是一抬头看到远处还有那么多师生等着转移,大家都拼命坚持。

经过5个小时、40多趟往返,受困的471名师生全部被安全救出。此时,已经累得瘫倒在橡皮艇上的向卫强才感觉手上火辣辣地疼——原来,不知何时,他小指严重受伤。

7月10日,九合乡圩堤水位超出警戒线3米,出现多处泡泉和管涌,永修县建昌大道消防救援站指导员谢金霞带着25名队员赶到现场。经过1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九合乡圩堤这一段险情全部排除。

队员们刚坐下准备吃点东西时,又接到紧急命令,一个坝上出现管涌,如果不堵住的话下一步就会溃堤。容不得半点耽搁,26名指战员立即集合队伍,赶赴现场。整整三天两夜,谢金霞带领队员们一起打了上百根木桩、挖了近千方沙石,堵住了30多处泡泉和管涌。

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1075名指战员全部投入战斗,白天连着黑夜,暴雨接着高温,封堵泡泉、管涌,营救疏散群众1.3万多人。

一个月的持续奋战,九江支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没有一名群众在洪灾中死亡,没有一名指战员伤亡,没有发生一起救援事故。今年8月31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这支队伍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九江支队在今年抗汛救援中的英雄事迹,是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的一个缩影。哪里有险情,哪里有求援,哪里就有消防救援队员。“只要群众安全脱险,再苦再累都值得。”这道出全体消防救援队员的共同心声。很多群众都说,看到“火焰蓝”心里就踏实了。他们敢闯火海、敢战洪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与勇的磨砺

本报记者  倪  弋

11月的北京天气渐凉,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的训练场上却热火朝天。支队绳索分队的几名消防员正在开展高空绳索救援,队员们身上挂满了十余种各类救援器材,“绳索保护完毕,慢速放绳”……一声声口令回响在训练场。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一直以来担负着北京市各类重特大火灾扑救、重特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任务。多年来,这支队伍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凭借勇毅担当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业务素养,在高角度绳索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搜救、化学危险物品处置和空勤救援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8月,该支队被选为中国救援队的主力。

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接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在连续40个小时全过程、全要素地震搜救模拟演练测评中,来自14个国家的20名测评专家对队伍的救援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内容涉及15个大项、共计137个考核点。在倒塌救援的模拟场地前,5名国外救援专家从救援防护到救援程序方法,里里外外观看近两个小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核。队员们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风貌,赢得了考核专家的一致好评。最后,特勤支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承担的所有救援科目,中国救援队也顺利完成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

优异成绩的取得,源自特勤支队在过去一年时间严格对标国际标准,不断强化救援技术,夜以继日艰苦训练。“我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救援队伍需要训练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考核。”队员田园自豪地说。

特勤支队的队员们一直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只有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候救人于危难。他们始终坚持训练、磨砺技能,无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从未中断。

2019年11月,2019格瑞德世界绳索救援赛首届亚洲赛在深圳举行,特勤支队7名队员参加了此次大赛,与来自国内外18支专业救援队同台竞技。比赛课目灾情设置高度贴近实战,赛事采用“双盲竞赛”模式,所有队员对比赛课目和顺序均不知情。队员们稳扎稳打,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对抗角逐,最终获得本次大赛体能排位赛第一名、全课目积分赛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亚洲优秀救援竞赛队伍”奖。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2019年3月,非洲东南部遭受热带气旋“伊代”袭击,包括莫桑比克在内的多个非洲国家遭受严重灾害,数十万人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国救援队到达莫桑比克实施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特勤支队20名救援骨干毅然加入了这场远征。到达莫桑比克后,救援队从联合国受领的任务是到一个叫部滋的城市开展救援,那里已经被洪水围困,也没有其他救援力量到达,且没有任何信息,只有一个坐标。

经过协调沟通和周密部署,中国救援队决定由特勤支队16名骨干队员通过水路深入部滋实施救援。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船在海上航行只能靠目测水波纹判断航向,危险无处不在。面对未知环境,队员们没有一丝退缩,携带好物资和救援装备,在向导指引下,历经五六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队员们随即开展了救援行动,设置安置点、诊疗、防疫消杀,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在当地成功救援大量受灾人员。

智与器的融合

本报记者  张  璁

“我刚参加消防工作的时候,消防装备还比较落后。”江苏消防南京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崔彦彬2001年就加入了消防队伍,这些年作为业务尖兵的他见证了消防装备的多次更新换代,“如今我们的装备越来越‘智慧’,技术含量实现了大幅提升。”

深入火场,消防救援装备关系着队员们的安危。在特勤大队一站的一辆消防救援车上,一捆形如电话线的绳缆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救生照明线。”在场的消防队员介绍说,过去对于高层、地下建筑内部火灾处置,通信一直是个难题,导致内部消息反馈不出来,外部指令也传不进去,“现在这些救生照明线在线盘端加了中继器,这样一来线铺到哪里,通信范围就能到哪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层、地下建筑通信不畅的问题。”

实战是对装备的真正考验。2019年5月24日,南京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有一处建筑高层的装修改造工地发生火灾,崔彦彬所在的这支队伍接到命令立即赶往事故现场。

过去在消防救援中,由于通信电台比较落后,不仅接收距离只有300米左右,而且常常会出现作战队伍一多,电台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给内部灭火带来困难。

“在这次任务中,由于近年来基层消防配备了大批防爆、防水的警用数字电台,信号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在多支队伍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自始至终通信联络畅通,电台指挥明确清晰。”崔彦彬说,特别是攻坚班组深入内部寻找火点时,有了更智能化的呼救器,可以让指挥员在平台上实时掌握队员位置和安全情况,“遇险还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这为救援人员在浓烟、未知的环境下作战增添了信心”。

除了消防队员身上的高科技,消防救援中各种“大块头”的特种装备也非常吸引眼球。在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记者随消防队员登上了一辆身形庞大的消防通信指挥车。只见启动设备后,内部空间缓缓向车身两侧展开,不一会儿,一个设施齐备、功能完整的移动指挥室就呈现在记者面前。

指挥车不仅提供了强大的通信功能,而且其具有的机动性也可以在事故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化工爆炸事故现场,一旦出现风向变化,这个轮子上的指挥部就可以很快整体转移到上风位置,避免了人员受到伤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苏消防南京支队特勤大队装备的升级革新,折射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两年来在装备建设上的成效。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专业配套、技术先进、实用高效”的装备体系,除能够承担一般火灾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可以承担洪涝、地震、建筑物垮塌、危化品泄漏等各类灾害的救援任务。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2日   第 19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法治头条)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