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除了拥有“微笑的国度”的美誉之外,还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在泰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佛教对泰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据统计,泰国的佛教徒占泰国总人口的92.95%。其他的宗教群体有的分布在泰国南部,如伊斯兰教,占全国人口的5.24%;又比如基督教,占全国人口1.61%,主要分布在泰国东部的罗勇,尖竹汶和达叻三府(该地区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和首都曼谷;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的宗教流派。由此可见,佛教是我们了解泰国文化和泰国人思想的一扇窗口。要想了解泰国,必须了解佛教。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初来泰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浓郁的宗教氛围。金碧辉煌的寺庙,穿着黄袍的僧人们,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也许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寺庙学校,我似乎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这种宗教气息的存在,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同学的举手投足间……
泰国最早的教育是传统的寺庙教育。从1220年到1886年,泰国的教育由寺庙教育、宫廷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到了1932年的正式教育。1932年是泰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就是在这一年,泰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诞生了,该宪法除了明确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各种宗教的支持者之外,还开创了泰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然而从源流上来讲,僧侣阶层才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教师,地位相当显赫。他们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在泰国现代教育制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千百年来,泰国的僧侣阶层用他们的渊博知识教化泰国人民,泰国人民也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对僧侣阶层表达敬仰和感激之情。而这种敬仰和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一种礼仪,一种信仰。下面我想就佛教文化对学校礼仪的影响这个小的方面谈起,介绍一下泰国学校里常见的礼仪现象,希望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这里的“学校”主要指的是泰国的公立学校,他们的校舍通常都在寺庙旁边;泰国的私立学校多为基督教学校,学校的礼仪与传统的寺庙学校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学生仍信仰佛教。
第一,双手合十礼。在泰国的学校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你需要对每一个教师行双手合十礼,而且男性要说“萨瓦蒂卡布”,女性要说“萨瓦蒂卡”。这个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对身份特殊的人或年长的人最起码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当然每天对每个人只需要说一次就足够了。如果你每天都记得对长辈行礼,那么你将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泰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对不同的人行双手合十礼的方式略有不同。首先,如果你向泰国极受尊敬的僧侣行礼,你需要双手合十,把手举至头顶,然后鞠躬行礼,在泰国即便是国王,见到僧侣也是要行双手合十礼的;其次,如果你向长辈行礼,比较标准的做法是:双手合十,将手放于胸前,深鞠躬,让鼻子碰到中指;再次,如果你向同辈行李,你只需要双手合十,将手放在胸前就可以了。长辈是不用给晚辈行礼的。在每天的双手合十礼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千百年来,僧人们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人们后,人们用膜拜佛祖的方式对僧人们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僧人阶层已经不再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师的今天,双手合十的礼仪依然在现代学校中得到了保留。无论是见面的时候,还是长辈给晚辈东西的时候,这个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第一次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每个学生遇见我,都对我鞠躬行礼,并且说“萨瓦蒂卡”。而现在学习汉语的学生碰见我,都是双手合十,鞠躬,然后说“您好”,当然又是后话了。
第二,早晨的巴利语祷告。每天早晨八点,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有两项例行的唱诵活动:一个是国歌,另一个是用巴利语向佛祖做祷告。这两项完了以后,有时需要唱校歌,有时需要唱诵圣歌(歌词写的是赞美国王的伟大功绩,祝愿国王能够健康长寿之意)。巴利语是与梵文近似的语言,现在是流行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小乘佛教的佛教用语。泰语深受巴利语的影响,泰语中吸收了很多巴利语的词汇。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拉玛五世大帝,曾派大批僧侣去斯里兰卡(又称锡兰)学习巴利语。我觉得巴利语是最好听的佛教用语了。每天早晨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他学生跟着唱一段巴利经文,祈求佛祖保佑泰国,保佑泰国人民。我第一次听得时候,真的陶醉了。虽然我不懂它的意思,这段唱词旋律如同天籁一般,深深地吸引了我。几乎每个泰国学生都学过一点巴利语,每一次的佛教活动都是需要念诵巴利语。现在泰国的寺庙里仍保留着早晨和晚上一天两次的巴利语的祈祷仪式,这是每个僧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看到的泰国学校的学生每天早上必须做的功课。
第三,打坐,也叫“坐禅”。打坐的方式是,先跪在地上,然后把双腿盘起,让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坐下去,将右手放于左手掌心之上,闭上眼睛,进入冥想状态,然后呼吸。呼吸的时候是先把气吸到肚子以下,然后再慢慢地把肚子里的气吐出来,感受空气在人体内Rising和Falling交替运行的过程。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僧人每天的坐禅的时间可能持续一到两个小时,节奏很慢。打坐的目的在于克制内心无穷无尽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幸福。我一直在思考,泰国人民性格当中的平和与友善是否与此有一定关联?许多泰国人告诉我,他们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宁静。打坐给了他们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 每天早上听校长和其他老师讲话,或者学校开大会时候,学生都要盘坐在地上认真的听讲。如果学校里有佛教节日的话,如果活动需要,所有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像僧人一样打坐呢。普通的泰国人在家睡觉前也喜欢打坐,它几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第四,学校的教学区域,学生必须要脱鞋进入。无论是去皇宫,寺庙,还是泰国人的家中,你都需要脱鞋进入。这是泰国人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礼仪。在学校里,学生进入教学区域需要脱鞋,而教师却不必如此。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校卫生清洁的考虑,同时也反应出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在泰国,王室、寺庙、家庭和学校的地位特殊,每个学生都应该向国王,王后,王室的其他成员,僧侣,自己的父母,学校的教师表示尊敬。所以在这些地方,必须脱鞋才可以进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僧人出门也是不穿鞋的。如果你要向僧侣敬献食物或其他礼物的时候,也必须脱鞋,光着脚将食物献上。 第五,跪着向教师提问的学生。刚来泰国的时候,我发现当学生到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或者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时候,学生会跪下,或至少是蹲下。你可以想象出我当时的震惊,在国内,我们从来都未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我想这和泰国人民对僧侣的尊敬是有着相似之处。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正是因为教师职业是脱胎于僧侣阶层的,所以才会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泰国文化里认为,当身份特殊的人(如僧侣,父母,教师等)坐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站着与其说话的。而且要求学生尊敬教师要像尊敬自己父母一样。除此以外,在学校,学生如果遇到教师,他们需要躬下腰,绕道从教师的旁边走过去,或者停下让教师先过。 第六,身上佩带佛像的学生和教师。泰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师生都信仰佛教,其中一个明显的外在特征就是他们身上都佩戴有大小不等的佛像。他们认为,戴在身上的佛教可以帮助祛除邪恶,保佑平安。在学校里,你会发现男学生的头发都是短短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都有可能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在泰国,信仰佛教的男子如果年龄到了20岁,就应该出家当和尚了;如果年龄还不到20岁,则可以去当小沙弥。出家的时间可长可短,三天,十天,三个月,一年甚至更长,但最为普遍的是三个月。泰国人相信,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儿子曾经出家当过僧人,那么孩子的父母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出家是泰国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公务员甚至可以请假去做僧人呢。 第七,学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佛教礼仪。泰国一年中的节假日有13天之多,除了万佛节,佛诞节,三宝佛节等佛教节日之外,还有父亲节,母亲节,元旦等。在这些节假日里,学校会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传统的佛教节日自然不用说了,学生们会穿着民族服装,奏着传统乐器,跳着民族舞蹈在学校里,或者上街表扬,场面非常壮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里,学校也会组织学生编制美丽的花篮,制作精美的礼物,然后跪着向教师们,父母们献上礼物,表达感激之情;甚至当某位教师即将退休,学校里也会有一个仪式,开一个Party,每一位教师都向将要退休的教师跪着洒水,来表达他们仰慕与尊敬之意呢。总而言之,学校的活动中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还记得我刚来到这个美丽的陌生的国度,来到我即将从事一年的汉语教学的Tha Mai中学,文化的差异让我既无所适从,又兴奋好奇。在这段岁月里,我边走边看。现在我已经从当初的震惊和好奇中走出。我感谢友好的泰国人民接纳了我,让我能有机会了解学校的礼仪,了解佛教文化,尽管我现在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极其少和极肤浅的。我希望我以上的几点感触能给大家了解泰国学校,了解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一点点帮助。 ⒀⒀ 谢谢分享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外国人眼睛里的泰国文化] 佛教对泰国学校礼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