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纸媒面临寒冬:香港老字号《成报》停刊

纸媒面临寒冬:香港老字号《成报》停刊

《成报》网站刊出纸质版“被迫暂停出版”的消息(图为《成报》网站截图)。
创立76年,曾是香港销量最高的报纸《成报》,周五(17日)受到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财务问题影响,纸质版暂停出刊。在本月12日,创办56年的《新报》不堪长期亏损停刊。
与此同时,香港杂志《壹周刊》及《忽然一周》管理层也坦言面临经营困境。
账户遭冻
《成报》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由于营运不佳,自2005年4月起停牌,但亏损仍不断扩大,多次传出拖欠薪资、大楼租金。今年四月,成报媒体集团债权人入禀高等法院申请清盘。高等法院委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成报传媒集团的临时清盘人,清查集团财务状况。
根据成报网站报道,“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仅负责清查母公司财务,却连带冻结子公司《成报》的银行户口,导致无法付费给印刷公司,《成报》被迫休刊。
成报董事局主席谷卓恒在成报网站刊登的声明中表示,“《成报》经营原本十分正常,与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清盘无关,对出现今次情况表示遗憾”。
谷卓恒也表示,昨日已和临时清盘人达成初步协议,“今日先注资500万元,并提出每年注资1亿元,待方案呈交高院批准,让《成报》恢复出版,估计最快48小时内有结果。”
《成报》兴衰
《成报》于1939年由何文法等人创办,多年来蝉连香港销量最高的报纸,随着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销量下滑,2000年何文法家族卖掉《成报》,与买家协议保持原名及其员工。之后《成报》多次易主,仍难以重返往日辉煌。
对于《成报》休刊,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黄煜表示,《成报》销量不佳的原因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往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要读者,但2000年易主之后,想转型为吸引年轻人的报纸却未能成功,“现在没有人有特别的理由要阅读《成报》”。
纸媒寒冬?
香港的纸质媒体近年来出现生存危机。56年老牌报纸《新报》于7月12日宣布停刊。停刊公告中指出,由于免费报的出现及读者读报习惯改变,造成销量大跌,无法继续经营。

纸媒面临寒冬:香港老字号《成报》停刊

壹传媒工会脸书贴文,回应近日有关《壹周刊》及《忽然一周》结业的传闻(图为壹传媒工会脸书截图)。
壹传媒工会 Next Media Trade Union在脸书(Facebook)上回应近日有关《壹周刊》及《忽然一周》结业的传闻。壹传媒平面媒体暨印刷行政总裁叶一坚在与工会员工会谈时表示,“集团印刷媒体前景非常不理想”,管理层正在商讨解决办法,到九月中会决定杂志去向。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首席讲师刘志权,接受BBC中文网记者访问时说到:“香港做为一个有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十家纸质媒体,数量是相当多的”。随着读者的阅读偏好从印刷版报纸转到网络报道,尽管目前许多纸媒都有网页版,但刘志权表示,纸媒的广告收入较高,所以纸媒发行量下降,广告收益也减少,“网页上的广告收入还是不能够支持媒体运营”。
黄煜进一步提到,“纸媒的衰落是个大背景,不管媒体政治立场为何,都逃不过衰落的命运”。他指出免费报纸的发达是关键原因之一,“二百多万份免费报纸对比40多万份可供销售的报纸,是个巨大反差”。BBC中文网记者提出“付费报纸能够靠内容质量取胜”的问题,黄煜回答:“在免费的前提下,读者对内容的要求标准会降低”,因此前景仍不乐观。
未来趋势
对于香港纸媒的未来,黄煜预期会往数码化、深度化、专题化的方向发展。从前纸媒报道最新消息、引领舆论的功能会渐渐被网络取代。
BBC记者向街边报摊老板确认《成报》今日停刊,就老板的理解,是因为“没钱”,而且也不确定何时能再上架。报摊上琳琅满目的文字和图片,吸引行人目光,但已不见《新报》和《成报》的踪影。

卝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纸媒面临寒冬:香港老字号《成报》停刊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