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迅速统一令完成逃美口径 奥巴马学乖

虽然此前有关令完成携带大量中共机密文件潜逃美国的传闻不断,但是,令完成在美国这一消息直到8月3日才得到证实,《纽约时报》称,令计划弟弟令完成已经潜逃至美国,并有可能向美国寻求政治庇护。该消息一出,美国官方接连遭到记者“逼问”,国务院当天进行了回应,白宫则是接连两天作出回应,从美国官方如此密集表态可以看出令完成“兹事体大”,美国的应对不同寻常。

白宫国务院迅速统一口径

白宫3日的回应非常简单,只有寥寥两句话,发言人欧内斯特(Josh Earnest)称,不知道北京是否提出关于遣返令完成的要求,有可能就此更深入的了解。美国国务院当天的回应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从总体来看,美国国务院玩起了文字游戏,称不愿就这样的个案表示评论,而是向中国提要求,要提供重要、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让我们的执法部门展开调查、驱逐和指控这些潜逃犯。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国务院在4日并未就令完成一事作出回应,倒是白宫一改3日的风格,说了不少。非常显眼的一点就是,白宫4日的回应与国务院3日的回应出奇地“相似”,白宫称,美国执法官员经常向中国官员强调的就是要提供重要、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让我们的执法部门展开调查、驱逐和指控这些潜逃犯。“在涉及到任何特殊案件的细节问题,包括令完成,我不能就这样的个例发表评论。”

虽然白宫在3日被问及令完成事件时还是不知道的口吻,但是白宫和美国国务院一改平时的口水大战,在4日迅速统一了关于此事的口径。美国的小心翼翼可见一斑,亦能看出美国对令完成的事情不愿过多公开。


                     

美国迅速统一令完成逃美口径 奥巴马学乖


外界普遍认为,令完成手握机密核弹

有分析认为,随着习近平访美日期的临近,美国不愿因为这件所谓的“个案”而影响大局,因为美国政府的主调是跟中国搞好关系,而不是手里拿一张牌来制约中国。但是,如果中国政府过分逼令完成回国,或影响令完成的安全,这又是美国法律所不允许的。

美国谨慎变聪明

并且令完成这件事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2年的王立军和陈光诚事件,相比这两个事件,此次美国表现得相当谨慎。

2012年2月6日,王立军闯进美国成都总领馆之后,白宫对此保持了沉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是时隔一天的沉默之后回应证实王立军进入美领事馆,称他是以“副市长”的身份“要求与美领事馆人员会谈”。美国这样说,传递出的信息是王立军以政府官员身份自己“上门”,美国事先对此事毫不知情。

但是,美国单独就这个事情作出如此“详尽”的说明也可以看出,美国是卷入到这件事情中来了,不可能撇清自己的关系。在大国外交中,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发两国的不和,更何况王立军还是一名中共官员,将大门向一名手握机密试图换取庇护的人员敞开,无疑踩到了中共敏感的红线。并且,王立军事件本就涉及中国内政,美国却卷入,自然背上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包袱。美国走了这么一步棋,无疑让自己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2012年4月26日,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请求大使馆给予医疗。同年5月2日,美国国务院官员专门就此事举行通报会,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发布声明,称陈光诚离开美大使馆是他“自己的意愿”,并说是因为“陈光诚与中国政府达成一些共识,包括追求更好的教育和安全环境”。希拉里后来于2013年10月11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讲时,也表示自己深夜接到电话然后决定营救陈光诚。

和王立军事件一样,陈光诚事件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中国内政,美国要“营救”陈光诚也只是为了就人权问题敲打中国。可以说,美国在这么做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如果陈光诚不能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后果会怎样,将陈光诚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虽让自己逞一时之快,但根本没有设想这样得罪中国该如何收场。

对比王立军、陈光诚、令完成这三次事件,不难发现,美国在对待王立军和陈光诚事件时上升到了一种政治的层面,当时让中国也是非常不痛快。但是,令完成更多的身份是商人,这个人最大的看点就是和令计划的关系,如果白宫和国务院此次再像对待王立军和陈光诚事件那样“大张旗鼓”,弄得天下人人皆知,可能会在日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的时候“落下话柄”,很容易被中国拿捏住。并且,美国此次巧妙处理的一点就是向中国提出自己的标准,中国要提出重要、可信服和有力的证据才有可“回旋余地”,将这样一种“有理可循”的态度摆出来无疑表明,美国从这样类似的政治敏感事件中学到了经验教训,也学聪明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美国迅速统一令完成逃美口径 奥巴马学乖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