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毕福剑事件终于有了最新进展。8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文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称"毕福剑事件出现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予以高度重视,认为这不是一般的违纪问题,而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中央电视台机关纪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至此,这位因在私宴上用粗鲁语言调侃毛泽东的主持人终未逃脱政治纪律的处罚。
什么才是毕福剑事件的最重要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毕福剑事件或许会就此告一段落,但这个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问题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像毕福剑这样的“双面人”为何会产生?
毫无疑问,毕福剑之类的“双面人”绝非个例,而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缩影,背后有力说明言论空间的压抑,是主流话语体系与个人话语体系的撕裂,而这或许是社会层面上更危险的“毕福剑”现象。作为央视主持人,毕福剑肩负宣传主旋律的任务,而且出于事业上升的考虑,必须有较好表现。可是,在一个私下场合,他立马暴露出他的真实看法,表达与主旋律不一样的看法。台上台下两个人,人前人后两种情况,反映的恰恰是很撕裂很矛盾的现实——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毕福剑不得不将自己打扮成主旋律的宠儿,而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他却是有着自己的真实看法。如果现实不撕裂,如果有一个可以自由言说的环境,毕福剑还需要去打扮自己吗?他还有必要在私下场合调侃政治人物吗?
今天的中国正值一个多元的时代和多元的社会,以自由、开放、包容为特征的互联网早已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日渐多元的品味、喜好,还是整个社会精神领域的不同层次需求,今天的中国在言论领域都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否则将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可是,现实是,中国的言论形势尽管相对于三十多年前已有巨大进步,但仍然任重而道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讨论不能争辩,其结果是公开场合的话语必然与私下场合的言论产生分裂。
毕福剑事情虽然可能已经结束,但对毕福剑事情的反思却远远未能跟上。如果不深刻反思产生“双面人”的“毕福剑”式社会环境,不努力建立人人可以自由言说的社会平台,如果整个社会还有太多禁忌,还会有无数个毕福剑的产生。既然毕福剑已经通过他的言论闯祸撕开盖在中国社会已经撕裂的现实上面的外衣,那么我们很有必要去正视现实,认清当下中国在言论和思想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毕竟这才是毕福剑事件的最重要启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处理了毕福剑,还有另一个“毕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