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安倍谈话”暗暗敲打中国,实则一份精心制作的施政报告

                       

“安倍谈话”暗暗敲打中国,实则一份精心制作的施政报告

今年5月份,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来到早稻田大学进行了一场内部演讲。席间,他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作了这么一段评价:“安倍首相是个现实主义者,务实主义者,(战后)70周年谈话,就他个人来说是打从心底里不想道歉的,但是考虑到国际环境还有邻国,肯定会想一个折中的办法”。8月14日傍晚,这份“折中的办法”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不出意外,至少国内媒体都将焦点集中在了安倍是否表达道歉、承认侵略以及慰安妇问题上。然而,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作为日本多年来少有的强势首相,我们有必要关注的是,安倍到底如何折中了这份谈话?他通过加入侵略、道歉、感恩等字眼来安抚邻邦的同时,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因此,抛开聚光灯下的因素,我们会发现安倍谈话别有洞天。

侵略亚洲=解放亚洲?

众所周知,安倍政府上台以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背负着一座大山——村山谈话。此次,安倍虽然明言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但谈话内容恰是对前者的强硬回击,是一次对日本官方右翼史观的重塑。与对日本侵略事实直言不讳的村山谈话不同,安倍在谈话开头就称,受到西方殖民浪潮冲击,日本通过近代化完成了自立,并且“日俄战争给与了当时处在殖民支配下的众多亚洲人和非洲人以勇气”。这句话,恰恰是典型的日本右翼史观,即认为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战争其实是对亚洲的解放战争。

不可否认在当时,孙中山先生也确实受到过来自日本有识之士的支援。但正如东京大学教授松浦正孝在《大东亚战争为何爆发》一书中所说,就主流而言,日本存在的“亚洲主义”思想本质是要建立以天皇为顶点的日本帝国体系,这一目的被巧妙地包装成了“解放亚洲”、“抗击西方帝国主义”的诱人口号推动日本走向战争道路,更不幸的是,这种“解放思潮”直至战后都没有被根除,反而成为了日本右翼翻案的思想来源。安倍赞美日俄战争,却选择性忽视了19世纪70年代吞并琉球王国以及90年代发动甲午战争的史实就是最好证明。

二战=日本自卫战争?

紧接着,安倍谈话开始美化侵略战争。他谈到一战后,伴随着国际联盟的建立,战争被违法化,“日本在当初也是紧跟这一和平潮流”,但伴随着世界经济恐慌,欧美国家实施区域经济集团化(即宗主国与殖民地建立关税同盟,对外设立贸易壁垒)使得日本经济遭受巨大打击,日本感到被不断孤立以至于山穷水尽才最终走上战争道路。这样看来,日本发动战争不(只)是自身的错,也是世界的错。这就形成了日本右翼的又一典型史观,即二战是自卫战争。

这一点,当我们翻阅上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书籍和言说可以发现大量类似的说法,比如宇都宫太郎、松井石根等认为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对抗欧美的经济封锁、拯救东亚经济于水火(事实上,大东亚共荣圈同样是一种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等。既然是迫不得已的自卫,则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自然应该好好凭吊一番。如果国人“有幸”去日本右翼大本营——靖国神社游就馆走一遭,就会发现安倍这番话和游就馆中的展览是如此一致,即描写日本军士们如何因为保家卫国而客死他乡、妻离子散的动人故事。

试图破除自虐史观

对日本侵略历史的“反省”在谈话后半段达到了高潮,安倍声称“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人们目前超过全体人口的80%左右。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其实,日本民间对于曾经受害国大多抱有反省和谢罪之心,日本年轻人也并非会为反省和谢罪感到“宿命”般的压力,笔者熟识的日本大学生更是主动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光彩”的历史,认识到保持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性。但安倍无视民间的正能量,之所以急着为日本人民“卸下包袱”,除了他本人就属于战后世代外,实则恰恰为达成日本右翼的第三个夙愿,即破除“自虐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将主流历史学界对于战争的反省称之为“自虐史观”,认为日本必须停止谢罪(还有诸如批判东京审判、声称二战不是侵略战争等)。

值得警惕的是,国内媒体虽然转载了安倍谈话的所有内容,但在日本朝日新闻的版本中,安倍在念完谈话内容后,还进行了一小段发言(非谈话内容),称“我在开头提到,我将21世纪构想恳谈会(此次安倍谈话的智囊团)的建议作为历史的声音来接受。同时,我们要对历史保持谦虚的姿态。所谓保持谦虚的姿态,就是我们是否有错过别的声音,对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历史”。这里,安倍提到“别的声音”究竟是什么?一个可能的推断是,根据日本新闻报道,在21世纪构想恳谈会上,有两位学者对于在谈话中加入谢罪、道歉等字眼表示了反对。那么安倍指的声音是不是这两位学者呢?

妄图敲打中国

如果说,重塑日本官方的右翼史观在这份谈话内容被精美包装,那么敲打中国的意味则显得更隐秘。在谈话的最后部分,安倍畅谈了日本今后如何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

第一点,他认为,日本对任何纷争都秉承尊重法律支配的原则,不行使武力,通过和平和外交去解决的方针,并努力呼吁世界各国也来遵守。但显然,日本在“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上尊重国际法了么?那么这段话是说给谁听的?如果,我们翻阅日本近年来的外交白皮书和防卫白皮书,类似“尊重法律支配原则”、“不行使武力”等说法所围绕的问题几乎都与中国相关,即指责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点,安倍自作主张地认为,过去发生的战争是根源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因此现代的国际经济体系应该是不受任何国家恣意控制的、自由公正的、开放的。除了再次为日本二战动机开脱之外,其言下之意是在二战7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国家想要恣意控制国际经济体系。这个国家是美国么?联系到TPP问题上的美日分歧,并非没有可能。然而,我们再仔细回顾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与国际经济有关的话题会发现。安倍曾在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首脑会谈中,不点名地批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原材料换商品的新殖民主义;今年亚投行的成立,日本响应美国的号召质疑亚投行的透明问题,妄言其是中国为实现本国利益的一言堂;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也始终将其认定为是中国要控制地区经济的表现。

第三点,安倍突兀地采取了“日本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的说法(未见于历届谈话),认为日本吸取了这一教训,今后要和那些共享民主主义、人权、自由的国家联手,推动积极的和平主义。该说法可谓既荒谬且谄媚,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是什么?是帝国主义瓜分全球。日本当时实行帝国主义政策,这完全是国际秩序忠实的追随者,何来挑战者之说?那么日本挑战了什么?用安倍谈话的内容来说就是“我们与作为敌人的美国、澳洲和欧洲各国进行了惨烈战斗”(此处不见东亚各国,这就是“解放亚洲”思想在作祟)。

要注意,安倍随后又一次自作主张地提出决定国际秩序的三要素(民主主义、人权、自由)来营造一种国际秩序的“政治正确”。那么,日本的外交公文中谁代表了这种政治正确?美国及其同盟(澳洲及欧洲各国)。由此,安倍通过塑造日本的失败者形象,一方面将国际秩序的内涵等同于民主主义、自由、人权,以表达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秩序的肯定;另一方面,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国际社会,要小心那些国际秩序的挑战者。问题来了,哪些国家没有和美日共享价值观?哪些国家近年来被不断描绘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安倍大力推动“积极的和平主义”的背景是什么?中国,中国,还是中国。所以,安倍表面上对中国道歉,实际上早已埋下了制衡中国的种子。

最后,一些关乎日本国内政治的问题也被嵌入到谈话中。前文所述的“积极的和平主义”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之间的关联已无需多言。又如安倍借慰安妇问题(文中使用的说法是“尊严和名誉受到伤害的女性”)强调日本要为21世纪引领女权而努力的背景,是为了推动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战略,即提高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如就业问题)。至此,我们发现安倍谈话哪里是道歉呢?而是一份精心制作的施政报告。

日本前首相村山在谈话发表完后的第一时间就向媒体表示,安倍谈话模糊了问题的焦点,回避了直接道歉。每日新闻评论员古贺攻则表示,安倍故意在谈话中多次谈论中国,而怠慢韩国,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早日达成访华之旅,改善中日关系。

日本领导亚洲的梦没有做完

在谈话中,安倍零散地放入一些安抚性的单词(侵略、道歉、感恩等),用所谓“发展的眼光”来淡化了当下的道歉立场,迎合了相当一部分日本国内人士的需求;同时,其谈话中显然流露出日本如何看待国际秩序这一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铺了路。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者领导下的日本,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则,安倍政府必然认识到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东亚地区各种传统与非传统问题的解决不能够没有中日两国参与,而两国的民间交流也是逐年向好,其绝不会也不敢与中国闹翻;二则,日本领导亚洲的梦没有做完,遏制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外交战略的最优先事项,近年来其联手菲律宾、怂恿东盟在地区问题上鼓吹中国威胁论就是最好的体现。已有报道称,安倍有意向在2018年继续参与日本大选,即便安倍落选,中日之间的博弈格局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变,中国政府须保持高度警觉,巩固自身发展,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作者系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课博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安倍谈话”暗暗敲打中国,实则一份精心制作的施政报告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