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通讯|中匈携手共酿“一带一路”新酒香

新华社重庆/布达佩斯6月18日电 “看到一系列结合中国特色水果和匈牙利酿造工艺的果酒逐步产业化,我很高兴!”说起“清咔”果酒,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海吉·费伦茨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 

5月2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海吉·费伦茨在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故事还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一场跨越国界的酿酒交流在位于重庆西南大学的“中匈果酒白兰地(帕林卡)研究室”展开。海吉身着白色研究服,认真地向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师生展示着匈牙利的果酒酿造“秘籍”。

在中匈双方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柑橘、脆李、猕猴桃等重庆本土佳果,经过匈牙利精湛酿造技艺,制成“清咔”系列水果蒸馏酒。在多次重要外事活动现场,它以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吸引众多目光,赢得广泛赞誉。

5月2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海吉·费伦茨在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这款“特别”的果酒,是中匈两国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缩影。

匈牙利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2017年,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同年5月,一个特殊的机构应运而生——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

该中心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携手共建。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双方在食品领域深度合作,更搭建了中匈科技人文交流的崭新平台。

5月2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海吉·费伦茨(前)、佐兰·若尔特在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回想起中心诞生的契机,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杜木英充满感慨。2003年,杜木英曾在两国奖学金资助下赴匈牙利留学。“多年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与匈牙利同行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为加强食品科学合作,2017年我们决定共同成立研究中心。”杜木英说。

自中心成立以来,中匈两国研究人员并肩作战,推进食品科学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通过一系列科技项目,双方不仅夯实了合作根基,更拓展了国际食品科学合作视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实现互利共赢。

5月2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佐兰·若尔特在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通过深入挖掘中匈食品中的微生物资源,我们的研究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和产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中心主任阚建全表示,这一合作平台不仅为中匈两国科学研究注入新活力,更成为连接中国与埃及、西班牙、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重要纽带,推动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佐兰·若尔特表示,未来双方将在更广阔研究领域推进合作,加强校际青年人才交流,持续以优势互补为科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杜木英目光坚定。她表示,中心将继续努力,将“清咔”系列水果蒸馏酒推向更多市场。“我们期待这些果酒能走进匈牙利千家万户,并跨越国界,走向世界。”杜木英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通讯|中匈携手共酿“一带一路”新酒香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