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各地公安机关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实战效能,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提升新质战斗力,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之路。记者近日探访多地公安机关,从一起盗窃案的告破、一次交通事故的处理、一个警务APP的运行,看智慧警务给基层一线带来的新变化。
技术赋能
专业团队助力,一起盗窃案不到24小时告破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一通电话打来,天津市民崔彬彬还有些诧异。前一天,崔彬彬才报警称自己的贵重物品丢失,不到24小时,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月牙河派出所民警就通知他认领失窃物品。
崔彬彬回忆,案发前一晚,他到一家洗浴中心洗澡,由于身体疲惫,就在休息大厅睡着了。一觉醒来,当他返回更衣区,打开衣柜门时,发现自己戴了多年的金项链不翼而飞。更衣区没有监控,崔彬彬虽然第一时间报了警,但也没抱太大希望。
几分钟后,月牙河派出所民警周鑫奇和同事便赶到案发现场。“这里交给我们,您回家等信儿吧!”周鑫奇安抚道。
“一般洗浴中心发生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就是想利用更衣区的监控盲区。”快速理清思路,周鑫奇分别调取休息大厅和浴室大厅两处监控视频,很快发现:当日凌晨5时左右,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出现在休息大厅,随后拿走了报案人放在枕边的衣柜手牌,5分钟后又放了回来;几分钟后,又有一名与他身材相似的人出现在大厅收银台。
然而,新的难题出现了。“两段视频都很模糊,无法判断是否为同一人。”周鑫奇说,以往遇到类似案件,有可能就“卡壳”了——案件的难点不只是图像对比,后期找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现在,周鑫奇有了新办法。
2023年5月,为了推动打击违法犯罪模式迭代升级,河北分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传统侦查思路和现代警务技术紧密结合,成立了以老刑警张雷的名字命名的“张雷工作室”,专门为辖区发生的盗窃及伤害类案件提供研判支持。
接到周鑫奇求助后,不到20分钟,工作室成员就完成了技术比对,发现拿走手牌和前台结账的男子相似度达94%,基本可以判断是同一个人。工作室又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该犯罪嫌疑人多次出现在一家棋牌馆附近,有一定规律性。信息同步至月牙河派出所后,当日下午犯罪嫌疑人即在棋牌馆附近被抓获。
与过去“技术”“网络”“图像分析”各方向警务人员单一作战的模式相比,“张雷工作室”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可综合运用各类警务信息查询手段,开展多维度、全方位案件研判。他们还针对不同类型案件、不同人群开发了多个破案和预警“模型”,提高了侦破效率。
2024年以来,河北区治安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50.78%,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19.25%,破案周期也有大幅缩减。
协同配合
“交巡一体化”巡逻打破警种壁垒,出警更快、效率更高
正值上班早高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主城区内车辆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流在道路两旁匆匆而过。忽然,“嘭”的一声,在一处十字路口,两辆机动车追尾。两名车主下车查看情况,事故车后排起了长队,喇叭声不绝于耳。
“之前我出过一次小事故,光是拍照、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等交警来,找保险公司、说明情况、提供各种证件,就花了半个多小时,不仅耽误了上班,还造成交通拥堵。”事故前车车主吴秀芳回忆。没承想,还没等吴秀芳拨打交警电话,事故发生不到两分钟,十字路口附近两名“交巡一体化”的巡逻民警便驾驶摩托车抵达现场。拍照、取证,将两辆车引导到道路一侧,交通迅速恢复。“经过勘验车辆,我们认定为轻微交通事故,双方仅有财产损失,无人员受伤,按照快处快赔程序进行处理,后车负主要责任。”执勤的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徐毅说。下发事故认定书后,两名车主便驶离了事故现场。
5分钟就处理完毕,为何如此快速?徐毅道出缘由:“我们当时正在巡逻,分局情报指挥中心通过监控系统发现了该起事故,便立刻指挥调度离现场最近的我们前往处理事故。”今年以来,科尔沁分局打破警种壁垒,融合警种职能,打造“交巡一体化”警务运行模式。“在此之前我们交警和特巡警是‘各管一摊’,现在分局推出交巡‘1+1’组合的巡逻模式,实现‘1+1>2’的效果。”科尔沁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王磊说。
“我们将主城区根据地理环境、治安交通状况等划分为62个路口巡防点位,分高峰和平峰两个时间段开展勤务,每个点位配备2名执勤警力,负责交通高峰勤务、护学岗、治安防控等工作。”科尔沁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金天翔介绍。今年上半年,科尔沁区主城区交通违法率同比下降15%,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0%,道路通行效率逐步提高,片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交巡一体化”巡逻警力累计帮扶救助152人。“‘交巡一体化’警务机制改革治理新成效初步显现,形成了相互呼应、密切配合、动态布警、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金天翔说。
精准处警
数字警务系统对辖区警务配置、巡逻路线进行动态调度
“某商场发生纠纷,请赶赴处置……”接到任务,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观音桥商圈警务站巡防快处大队民警田青松,点开“小派助手”APP,处警地点、警务情况、最优线路图等均有显示。
不久,邻近的两支巡防快处队伍就到达了现场。“警务站能根据系统预设的各类警情处置预案,即时分级研判,迅速调度周边警力。”观音桥商圈警务站巡防快处大队指挥长赵国栋说。作为4A级旅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超90万人次。巨大的人流、丰富的业态,给治安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我的很多工作是在‘小派助手’APP指挥下进行。”田青松说,江北区分局依托重庆公安数字警务系统,研发使用“小派助手”APP,实现专人对接处理警务,针对不同警情精准处警。商圈内商业活动等人员密集,民警如何保证在事发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江北公安商圈警务站将商圈辖区划分为12个巡防区域,由数字警务系统对警务配置、巡逻路线进行动态调度。”赵国栋介绍,商圈警务站巡防快处大队共70人,在12个区域进行24小时分区巡逻。
遇到警情,商圈警务站巡防快处大队负责先期处置,后移交属地派出所处理。“巡防快处大队模式让原来的驻地‘静态接处警’变为现在的街面‘动态接处警’。”重庆市公安局数字警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凌说,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快打造中心城区“市局统筹、一体治理”警务运行机制,构建市局、分局、194个派出所、50个警务站、773个街面最小作战单元五级贯通体系,不断提升处警效率。(本报记者 李家鼎 张 枨 王欣悦)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9日 第 11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智慧警务带来哪些新变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