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图为叶嘉莹在演讲(资料图片)。
  南开大学供图

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一生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数十项奖项和荣誉称号。

“我就是一名教师”

40多年前,尚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叶嘉莹决心归国教书。

自1979年开始,她每年回中国大陆讲学。1993年,她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2007年叶嘉莹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2015年回国定居。南开大学为叶嘉莹兴建了一座集教学、科研、办公、生活于一体的小楼,取名“迦陵学舍”。自此,迦陵学舍成为国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诗词的一方天地。

迦陵学舍有一副对联:“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叶先生认为,我们的理想和志意是寄托在古典诗歌里边的。我们还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修养传递给学生。”叶嘉莹助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说。

“叶先生对诗词和讲课都非常投入。”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原院长陈洪说,有一次讲座,他看到叶嘉莹已经讲了两个多小时,就递了一个条子,希望她休息一下,但她还是继续讲了下去。

“我就是一名教师。”叶嘉莹上课时,能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讲台旁、教室门口、窗边也都是听课的学生。

2008年12月,叶嘉莹荣膺中华诗词学会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道:“叶嘉莹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她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其诗论新意迭出,别开境界,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用这句诗表达自己对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有很多人只是看了叶先生讲座的视频或者文章,就感觉和她在感情上很亲近。她对我们的感召力不仅仅来自一个学者、诗人、教师,还源自她身上散发出的文化智慧,与传统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张静说。

“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叶嘉莹曾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呕心沥血撰写的数十部专著,阐释着中华诗词之美,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叶嘉莹看来,诗词传承要走向大众,深入城市乡村,将传承的种子撒播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

“数千年来,古典诗词深刻参与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生成与民族精神塑造。”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说,叶嘉莹始终致力于让中国诗歌感染现代人的心灵,形成了独特的诗歌教育理念。

2021年,在第三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活动中,“诗教润乡土”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积极推动以优秀诗词文化和诗词教育服务乡村。

2022年末,南开大学文学院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的6所小学举办了“好诗漂流”活动。孩子们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参与活动的教师收到漂流的明信片之后整理总结出孩子们最喜欢的8首诗,为他们制作课外拓展的诗词视频。选取《夏日绝句》,为孩子们讲解借古讽今在诗歌中的运用;讲解《采莲曲》,帮孩子们理解一语双关在诗歌中的用法……

2023年10月,“中华诗教传承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以叶嘉莹的中华诗教理念为依托,结合“诗教润乡土”行动的探索性成果,融学术研究、诗词教学和社会实践于一体,推动中华诗教的当代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编写“咏探诗心——中华诗教”丛书,联合中华书局、抖音发起“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活动……在叶嘉莹的指导下,南开大学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诗词,深入城市乡村,让“诗教润乡土”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想在世界文化之大坐标下,定位中国传统诗学”

“她以宽正、持中、平和的学术风格,推动中国学术在古今、中西维度上融合,不断给予后继学者启发与深思。”有学者这样评价叶嘉莹。

叶嘉莹持之以恒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诗词架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我想在世界文化之大坐标下,定位中国传统诗学。”叶嘉莹说。2018年,“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21年,叶嘉莹荣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23年10月,南开大学举办了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近200名中外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以学术研讨交流的方式向叶嘉莹致敬。

叶嘉莹还为中华诗词在海外传播的正本清源不遗余力。她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旧诗的传统:为现代批评风气下旧诗传统所面临的危机进一言》,列举了把西方文艺理论生搬硬套进古典诗歌中产生的各种误读。文中提出“要养成对中国旧诗正确的鉴赏能力,必须从正统源流入手”,反对没有历史根据的联想与结论。

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如今,中华诗词越传越远。自2019年以来,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已有数十万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在校大学生(包括留学生)参赛。

“诗歌的价值在于精神和文化方面,这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所能够衡量的。”叶嘉莹说。

斯人虽逝,但叶嘉莹弘扬的那份诗词之美,仍感动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本报记者 武少民)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6日   第 13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赞 (0)
分享到:更多 ()